统编版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课 题 将进酒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利用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诗人貌似消极行乐实则自信豁达的复杂感情。 3.分析诗歌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领会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利用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把握诗歌的整体内涵,理解诗人貌似消极行乐实则自信豁达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与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大多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纸上,不过李白他不仅能喝酒,而且也善于劝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具体感受李白与酒的不解情缘。 二 、新课学习 (一)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诗。 (二)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三)诗文鉴赏 1.初读全文,读通读准。 听名家诵读,请同学们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初步感受《将进酒》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 奔流/ 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zhāo)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lè),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 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íu),呼儿/ 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诗文赏析 听名家诵读,请同学们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初步感受《将进酒》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逝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开头四句写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以黄河一去不复返,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那么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第二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诗人面对短暂人生决定及时行乐,而且对于自己的才华有极高的自信,所以情感由悲到欢。 第三层: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是权势的象征,不足贵,体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但愿长醉不愿醒摆明了是对现实丑恶的痛恨,所以不愿醒来。多少圣贤都没有留下名声,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愤慨。用曹植的典故自比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心中必然会有愤慨之情。 第四层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名贵宝马、绫罗绸缎在李白看来都不值钱。明明自己是客人,可此时,他却反客为主,让我们看到他的豪迈张狂。情感由愤到狂。 3.听歌品诗:体会作者压抑的内心与狂放的情感,对李白的感情做出分析。 洒脱、豪放、放荡不羁、追求自由。 李白的理想是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必然需要入仕做官,但入仕做官,就得小心谨慎,时刻都要约束自己。这样看来,李白就是出于极端矛盾的处境之中,有远大抱负,可因为自身性格而处处碰壁。所以,这首诗要读出来一种极度压抑之下的狂放。 同学们试着学习他的方式,齐声朗读课文,尽情将李白内心压抑、狂放情感表达出来。 三、课堂小结 《将进酒》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诗仙李白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影响着世代直至今日。同学们,当你对眼前的境遇有所抱怨, 就想想天才的李白也要等过自己寂寂无名的十五年。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李白一样,在浪漫中找到精神、力量与美,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调整心态,使我们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宽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