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气压带 性质 影响
低气压 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 气候湿润
高气压 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 气候干燥;冷高压控制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暖高压控制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
2.气压带与气候类型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正误。
(1)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终年炎热干燥。(√)
(2)副极地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全年温暖湿润。(×)
(3)极地高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稀少。(√)
2.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形成(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 C
解析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什么?
提示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平原面积广阔,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附近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二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风带 性质 影响
西风带 盛行从低纬吹向高纬的气流,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 气候湿润
信风、东风 盛行从高纬吹向低纬的气流,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气候干燥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 水汽充足 降水较多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2.风带与气候类型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1.判断正误。
(1)信风来自低纬,比较干燥。(×)
(2)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北纬40°~60°之间,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
(3)地处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有“西风送雨”现象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 D
解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
3.为什么有的地区受信风带控制,但不干燥,较湿润呢?
提示 一般而言,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 气候与自然景观
(1)热带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少雨,形成荒漠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1.判断正误。
(1)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2)我国南方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3)热带草原地区的动物会随着季节迁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一片翠绿,斑马、长颈鹿等草食动物迁回草原,肉食动物也尾随而来。这是因为这里( )
A.受赤道低压控制,湿季到来 B.受信风控制,干季到来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季到来 D.受西风影响,湿季到来
答案 A
解析 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一片翠绿、物种繁多的季节为当地的湿季,此时,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3.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简述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但景观差异明显的原因。
提示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关系,并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处于北半球,那么M地是什么气候类型?
(2)M地气候类型及特点的成因是什么?
(3)当M地少雨时,N地也少雨吗?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地中海气候。
(2)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3)不是。当M地少雨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季。N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单一气压带与气候
气压带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气候类型
赤道低压带 上升 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 下沉 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 湿润 —
极地高压带 下沉 干燥 冰原气候
(2)单一风带与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与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4)季风环流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②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2)海陆因素
①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气温日(年)较差 大 小
降水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不均匀 均匀
降水量 少 多
②海陆位置与降水
盛行风由沿海吹向内陆时,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温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冷海热,夏季陆热海冷。
(3)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直接影响降水,大气环流是多种气候形成的直接因素。
(4)地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大地形区常形成低温区,如青藏高原
高大的山地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如安第斯山脉
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背风坡形成雨影效应,降水少
山脉的位置影响气候的分布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地区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高大地形对冷空气具有阻挡作用,如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三角洲冬季气温高于珠江三角洲
背风坡的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
盆地、谷地气温较高
(5)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关,大陆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等。
(6)其他因素
①冰层的反射率:如南极地区。
②人类活动:如城市化(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会对局部气候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终年受②风带影响的地区( )
A.为地中海气候 B.全年高温干燥
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终年高温多雨
科学思维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
第(1)题,图中显示,①风带中风向右偏,说明①风带位于北半球,结合风向可知,①风带为东北信风;③风带中风向左偏,说明③风带位于南半球,结合风向可知,③风带为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之间为赤道低压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图中显示,②风带中风向左偏,说明为南半球,图中纬度应为60°S,②风带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应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受其影响,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C (2)C
提升运用能力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答案 C
解析 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项错误;德雷克海峡受西风漂流影响,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项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项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项错误。
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 D.地形地势
答案 B
解析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故选B。
气候类型及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 mm(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 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探险家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推测猴面包树为其提供的便利条件并分析原因。
[成果展示] (1)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
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2)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
(3)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北半球)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如下表所示: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旱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和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弱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北纬55°~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续表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寒带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很少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3.气候类型分析思路
4.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气候与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较多 湿润、半湿润地区 森林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干旱地区 荒漠为主
(2)主要气候类型与植被类型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 苔原、冰原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据此回答(1)~(2)题。
(1)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关于①②两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大陆东岸 B.②位于大陆东岸
C.①深居大陆内部 D.①②均位于大陆西岸
科学思维
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可知,②地夏季时数较大,冬季较小,说明夏季多晴朗天气,冬季多阴雨天气,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第(2)题,根据表格中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可知,①地夏季时数较小,冬季较大,说明夏季多阴雨天气,冬季多晴朗天气,雨热同期为季风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 (1)C (2)A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1~2题。
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
A.沙漠广布
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湿润
D.河湖众多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湿润,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B项正确。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
D.防御冬季的风沙
答案 A
解析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56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根据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
3.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范围大小、形状进行描述;从风带、地形、洋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成果展示 1.(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的气候类型:极地气候。
(2)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大陆西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1)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降水量依次减少,温度依次降低。
(2)大陆西岸:全年降水丰富,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大陆内部: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1)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2)这两个地区气候的形成都受到西风带的影响,但是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观察当地植被景观,说明其特点,并分析气候与植被特点的关系。
2.通过网络搜索典型自然景观图片,分析其与气候的关系。
3.查找反映气候特点的古诗词,说明其描述的地区及气候特点。
展示与评价 略。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小明在他读书的地方写下日记:“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自然景观季节变化小,降水多,因此最可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东非高原 B.马来群岛
C.中亚 D.西欧
答案 B
解析 东非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中亚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3.“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为零 B.亚洲高压控制
C.雨、烟受重力影响 D.赤道低压带影响
答案 D
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下图是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5.乙气候的分布规律为( )
A.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B.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C.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D.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6.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 A
解析 丙地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乙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位于南北纬20°~30°的大陆西岸。所以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甲、乙、丙。
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在赛伦盖蒂和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下图为野生食草动物迁徙路线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
7.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时,当地受( )
A.赤道低压带控制 B.信风带控制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西风带控制
答案 A
解析 图示区域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高温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炎热干燥。所以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时,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A项正确。
8.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12月
答案 A
解析 食草动物逐水草迁移,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应是赤道低压带向北移的时候。赤道低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所以可能是2~4月,A项正确。
读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9~10题。
9.有关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热带草原气候 B.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热带季风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
10.有关气候成因或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②气候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东岸
C.③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东北信风控制
D.④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答案 D
解析 ①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②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③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④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一般情况下,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的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下图一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气流影响明显的区域。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一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区域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⑦
C.③⑥⑦⑨ D.①④⑦⑨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说明冬季该地受西风带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n为30°,北侧n+10°为40°N。③位于40°N以北大陆的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①④⑦位于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⑦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12.图二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④⑦ B.②⑤
C.③⑥ D.⑧⑨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 ℃以上,属于热带气候。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图中的⑧⑨两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二、综合题(共2题,共52分)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指出右图中气候类型相同的地点及其气候类型。(12分)
(2)左图字母所示的气压带、风带中,能交替控制右图中某地区的组合有哪些?(4分)
(3)右图中,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是________,主要是受左图________的控制。(4分)
(4)⑦⑧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图示季节,巴西高原地区景观特征是什么?(2分)
答案 (1)①和⑦,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和⑥,地中海气候;③和⑤,热带沙漠气候。
(2)A和B交替控制,D和E交替控制。
(3)④ C
(4)⑦ 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5)草木茂盛。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和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和⑥属于地中海气候,③和⑤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A、E为盛行西风,B、D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第(3)题,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4)题,⑦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第(5)题,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南半年夏季,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夏季草木茂盛。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下图)。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材料二 下图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1)请依次写出秋季北京雨燕迁徙在乙、丙之间地区的气候类型。(8分)
(2)材料二中的某地最可能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一个?说出判断依据。(8分)
(3)材料一所示四地中,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是哪一地?说明理由。(6分)
(4)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显著差异。(4分)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甲地。材料二中的某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7月气温最高,大于20 ℃且降水量最大(大于100 mm),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与材料一中甲地的位置相同。
(3)丙地。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秋季北京雨燕迁徙在乙丙之间经过中亚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因此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7月气温最高,大于20 ℃且降水量最大,可判断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因此与材料一中甲地的位置相同。第(3)题,光敏定位仪的准确度主要受天气特征的影响。据图可知,丙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受云层的遮挡,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第(4)题,气候差异应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分析。据图可知,甲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地气温年较差较乙地小;甲地的年降水量较乙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