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一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 2.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3.能够运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河流的不急类型。 4.了解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影响,明确陆地水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预习案
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一、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包括 、 、 、 、 等。占全球水储量的 %。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 的制约,如:高海拔山地有 发育;湿润地区 ;地势低平地区积水成 或 。 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是陆地水体之间交换和转化的纽带。 1、河流与湖泊 湖泊接纳了 、地表水和 ,并能暂时储存起来。湖泊对河流径流有 作用。 丰水期: 补给 ;枯水期: 补给 人工湖泊——水库,可人为调节 。如:三峡水库。 有的河流的源头是湖泊。如:松花江发源于 。 在内流区,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 。 2、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 补给 ;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 补给 。 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 ,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 。 3、河流与冰川、积雪 在陆地水体中,冰川和积雪以 形式储存着大量的 。随着气温升高,部分冰雪融化为 ,补给河流。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季水量大。如阿克苏河, 月份径流量最大。 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出现 汛。如:松花江, 月份进入汛期。
自学检测: 1.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3.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 D.海洋、冰川 4.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 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回答5~6题。 5.“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 ②有高大山脉分布 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 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6.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8.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我的疑惑:
探究案**
P67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训练案***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与森林覆盖率关系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5.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8题。 6.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丙 ③丙→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8.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9.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第11~12题。 11.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12.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