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一年级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节课《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又对下节学习的《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意义有了一个铺垫。是本册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及难点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识了人要想活着不单单靠消化系统提供的营养物质,对于氧气的需要也同样重要。教材中详细分析了人是如何把氧气吸入肺又如何通过血液运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同时废物----二氧化碳是怎么排出的。教材中设计了演示实验、图片及技能训练的活动,很好的把教材的内容得以生动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初中生,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更细致、更全面。这个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爱发表观点、爱提问、爱动、爱闹喜欢表现自己。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表扬。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你想让他整节课注意力都集中就必须让一节课都去吸引他,所以教学方法就要灵活多样,语言也要幽默风趣,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呼吸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来体会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体会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肺的重要性,远离烟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叙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及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当前“双减”,我们要求下,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让全体学生最大化的学到知识和技能就要求我们有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探究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及小组合作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验让学生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获取生物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实验装置。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回顾 旧知 引入 新知 提问:1、请同学们回答在上节课讲的呼吸系统的组成中谁最重要? 2、(展示婴儿啼哭的图片)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都要啼哭? 学生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 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
自 主 学 习 观看视频动画和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展示肺的图片 问题:(1)肺的位置、形状、大小。 (2)人的呼吸频率大约是多少? 2、播放呼吸运动动画 问题:呼吸运动肌肉、胸廓的变化? 3、播放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动画。 问题: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肺部能进行气体交换,它有什么与此相适应的特点? 观看图片、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3、完成资源评价的预习自测试题。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在自觉地学习和探索中学会本节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能力。
合作 探究一 教师组织学生玩小游戏 把手放在肋骨上深吸气、深呼气时感受胸廓的变化。并播放呼吸运动视频。 问题:呼吸伴随着胸廓扩大、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 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教师利用针头和活塞展示气体体积与气压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课前学生制作模型模拟呼吸运动过程并能够指出模型中代表胸廓、膈、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结构。 4、小组探究:根据任务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5、教师巡视给予适时指导。 1、学生体会并说出变化。 2、学生试着回答 3、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针头活塞进行实验并总结气体体积与气压的关系。 小组探究 同学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模型,互相介绍、点评。总结概述呼吸运动过程。 通过游戏和观看操作模型使理论知识更好理解。 促进了学习,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合作 探究二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教师可以找两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思考为什么另种吹气方法会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度不同,从而引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增加了。 问:为什么? 同学们看到实验积极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最后得出结论,解释人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的不同会相同。 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一个知识点做铺垫。
合作 探究三 教师播放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肺与血液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师在讲台喷香水问学生哪一排先闻到的香水味,进一步说明气体扩散原理。 小组讨论 学生概述肺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演示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归纳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内容 学生总结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
巩 固 提 升 1、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2、肺泡数量多,其意义是( ) A.使气体流通加快 B.使肺内气体容量增多 C.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使肺内氧含量增加 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作答并说明理由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 作业 在资源评价中选取,将题分为基础5道题,达标题5道题,拓展题5道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布置。 学生课下 完成 达到减负分层教学的目的。
教学 反思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模型构建等学习方式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相互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 吸气过程: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变小→吸气 呼气过程:肌肉舒张→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变大→呼气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 1.交换过程:肺泡 血液 2.肺部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 (2)肺泡周围有丰富毛细血管 (3)肺泡壁及毛细过程血管壁都非常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三、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三、血液成分变化 (1)血液经肺泡周围:静脉血 动脉血 (2)血液经组织细胞周围:动脉血 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