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首描绘北国雪景的词篇,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词中以生动的意象、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2.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理解较为复杂的文本。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诗词鉴赏,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和内涵,培养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沁园春·雪》,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学习诗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沁园春·雪》是一篇优美的诗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对美的创造欲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学习《沁园春·雪》,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词的内容,整体把握词的意象和情感;
(2)学习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习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与词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置身于词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学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4. 实践教学法:通过诵读、仿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学生兴趣,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背景。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3. 简要介绍《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沁园春·雪》这首词创作于 1936 年 2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中国革命的未来,毛泽东心潮澎湃,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北方雪地里的战斗和生活,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和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这首词不仅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毛泽东的革命情怀和英雄气概,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感受目标
1. 了解作者,熟悉文章内容。
2. 感受作品中冬天雪景的美好,体验词人写作的心情。
3. 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4. 学习通过理解议论抒情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
5. 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三、原文阅读
1. 学生自主朗读《沁园春·雪》,感受词中的雪景和情感。
2. 教师领读,注意词中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四、词句解析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的画面。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话描绘了北国的自然风光,用冰封和雪飘的景象来表现北国冬季的寒冷和壮美。其中,“千里冰封”和“万里雪飘”是形容北国雪景的广阔和壮观,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句话描绘了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的景象,用“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来形容景象的苍茫和壮美。其中,“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是表示地域的广阔,“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则是形容景象的苍茫和壮美,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来形容山势和原野的壮美,用“欲与天公试比高”来表现自然界的雄浑和壮阔。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形容山势和原野的壮美,“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是表现自然界的雄浑和壮阔,表现了毛泽东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描绘了雪后晴日的景象,用“红装素裹”来形容雪后的大地和山川,表现了毛泽东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其中,“须晴日”是表示等待晴日的到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表现了雪后晴日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毛泽东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用“江山如此多娇”来形容祖国的壮丽河山,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来表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其中,“江山如此多娇”-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话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表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不足之处,表现了毛泽东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其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表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不足之处的惋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则是表现了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表现了毛泽东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是全词的总结,用“俱往矣”来表现历史的过去,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表现当代的风流人物,表现了毛泽东对当代风流人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其中,“俱往矣”是表示对历史的过去的感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表现了毛泽东对当代风流人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
五、情感体验
1. 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
2. 分享自己的描绘,交流对雪景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毛泽东在词中所表达的豪迈情怀。
这首词以“雪”为主题,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毛泽东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形象地展现了北国雪景的壮美和气势。同时,词中也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乐观和自信,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了他对中国革命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六、议论抒情
1. 学生找出词中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议论抒情句在词中的作用,如何与雪景描绘相呼应。
七、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沁园春·雪》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沁园春·雪》中的画面。
2. 结合词中的议论抒情句,分析毛泽东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课外收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尝试进行比较阅读和欣赏。
【教学反思】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首词,深入感受了毛泽东的豪迈胸怀和博大的胸襟。通过解读词中的意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我也引导学生们注意到了词中的议论抒情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其次,我在教学中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词中的景象,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词中的美景。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更好地感受词中的韵律和意境。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我还可以更加深入和详细。此外,我也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分析和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总体而言,教授《沁园春·雪》这一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