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22: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意气风发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乐观浪漫的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点明写作时间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交代写作缘由。
mǎo
解 题: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悼亡诗
知人论世
先婚后爱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快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的悼亡词。
(响彻云天,下达黄泉)
知人论世
先婚后爱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亡妻王氏墓志铭》
你能发现其中爱的表达吗?
细品悟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和你有关的时间我都记得
mǎo
解 题:
理解诗意
本词题为“记梦”,请你围绕“梦”概括本词的内容。
— 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短松冈。
记梦
梦前(怀念)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 ?是否矛盾呢?
①思念深沉。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
②不敢思念。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这种思念,是一种无意识的生命状态,这比刻意的仪式感的思念更动人心。
赏析诗歌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理解诗意
小组讨论:请从中发现爱的细节和表达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记梦
1
2
3
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岁月的风尘)
官运不佳,屡被外放。
赏析诗歌
梦前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
记忆中的你永远年轻,而我已经不是当年最好的我了。
赏析诗歌
梦前
毛岸英和刘思齐夫妇
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赏析诗歌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①“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不可得,现在倏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太快,便依稀透露出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②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入梦是轻快的,现实是沉重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似喜实悲。
赏析诗歌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虚写,在梦境中见到妻子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十年的时间,那些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忘不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十年时间,积攒了多少的思念想要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当从何处说起呢?于是,竟无语凝噎。满腹的相思都化作了热泪千行。
知识补充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类:
虚实结合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②回忆中的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未发生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直延伸到未来。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知识补充
虚实结合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将开拓诗中的意境。
本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赏析诗歌
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因为思念自己而悲伤。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②以景结情。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日夜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结主旨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
题目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基调。
梦前
梦中
梦醒
— 现实
— 梦境
—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