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四川专用)
专题02 词语运用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台山远山含翠,溪水潺潺,奇峰怪石,云蒸霞蔚,游客无不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B.近日,全国首个巴文化遗址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当日,可谓万人空巷。
C.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楫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D.毕业典礼上,校长热情洋溢地说:“同学们,你们应以无所不为的胆识,披荆斩棘,勇攀人生高峰。”
【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语文真题】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迎着春日的气息,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尽情绽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深深浅浅的紫,把整条街装扮成花的海洋,这巧夺天工的花海,让人叹为观止。
A.绽放 B.纷至沓来 C.巧夺天工 D.叹为观止
【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C919首航的成功离不开吴光辉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他们敬业乐群,百折不回,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
B.在长津湖战役中痛失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写出了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保尔”。
C.登上山顶,那雄伟嶙峋的怪石,虬枝横斜的奇松,栩栩如生的猴子,缥缈神秘的白雾,构成了一副美不胜收的画卷。
D.只是浮光掠影地阅读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会让我们变得浅薄而浮躁,如果多读名著,就能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上,校长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B.南充市政府因地制宜,依托地区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C.娱乐行业个别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这些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
D.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二者间不容发,正在走向一体化发展。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才能体验阅读的快乐。
B.青少年容易受不良网络信息的熏陶,这会对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
C.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要果断处理,不可优柔寡断或是置之不理。
D.凡是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6.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 B.络绎不绝 C.胸有成竹 D.人迹罕至
【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细读、精读剧本,领悟其精髓,才能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B.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是所学,皆是性格。
C.多数人对吃已经提不起兴致,面对丰盛的美味,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D.谷爱凌似乎对自己的成绩胸有成竹,她跳完后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电影发布会上,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场触目惊心的战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B.《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现在已逐渐散佚,令人痛心疾首。
C.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D.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参赛者们正襟危坐,挥桨竞渡,斗志昂扬,“逐浪”端午。
【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
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
10.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 。面对荣誉,屠呦呦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 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 。
A.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 矢志 历久弥新
B.家喻户晓 一如既往 立志 长盛不衰
C.闻名于世 长此以往 立志 长盛不衰
D.家喻户晓 长此以往 矢志 历久弥新
【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
B.在植树节活动中,同学们妙手回春,为嘉州大地多种树、多添绿,建设美丽乐山。
C.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D.《中国诗词大会》打开了一扇扇窗口,将销声匿迹的唐诗宋词重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只有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赋予自身文化新的意义。
B.熊浩在《我是演说家》上的演讲神采奕奕,声情并茂,征服了众多的观众。
C.歌舞《神州门神》附庸风雅,将传统美、力量感与新潮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D.北京冬奥会上健儿们敢打敢拼,一气呵成,展现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1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2022年5月19日8:30分,一架来自双流的中型客机,在万众瞩目中,戛然而止于达州金垭机场,翻开了达州航空发展新的一页。
B.阳春三月,莲花湖湿地公园山清水秀、花枝招展,美不胜收,市民纷至沓来,人影绰约,扮靓了湖光山色,也扮靓了达州人民的生活家园。
C.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富丽堂皇的“冰丝带”拉开序幕。经过16天的角逐,中国代表团斩获9枚金牌,刷新中国冬奥史,谱写了奥运新篇章。
D.美国借“代理人”乌克兰同俄罗斯展开了一场政治、经济、军事、舆论的世纪大战,下了一盘妙手回春的大棋,以拯救美国日益衰微的国运。
【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题】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崇情”,在如雷贯耳的唐诗背后,有大唐风范,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
B.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
C.改造后的北湖公园,水更清澈,路更规整,夜晚灯光更璀璨,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D.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随着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陆续出台,书店回暖,好书频出,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要持续不断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包括读者群体在内的各方在更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内容、优化阅读结构上,不断形成合力。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 。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综合阅读率,“读屏”成为不少人重要的阅读方式。纸质书是书,电子书也是书,介质不同而已。因此,“读屏”与“读纸”并不矛盾,二者应当并重,并非舍此取彼的关系。在 的时间里,可通过“读屏”来获取信息,进行浅阅读。而在相对完整集中的时间段内,可阅读纸质书籍,进行深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读屏”与“读纸”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阅读体验。
个人阅读习惯与公共阅读服务要相互促进。一方面,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阅读服务工作,建成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全民阅读设施,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推进公共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步伐。当个体阅读的需求与公共阅读服务协同共进时,全民阅读就会更好落地落实。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辅相成 零落 加快 B.相得益彰 零碎 加快
C.相得益彰 零落 加强 D.相辅相成 零碎 加强
【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6.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医务人员在累得筋疲力尽时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援官兵在大地分崩离析时勇敢无畏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A.筋疲力尽 B.分崩离析 C.锲而不舍 D.殚精竭虑
【四川省达州市2021年中考真题】
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吹响了“南展西扩东进”的号角,冰雪运动人数持续增加,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
B.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地说:“我除了会打羽毛球,别无长物。”
C.莲花湖鸟巢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对政府的这一惠民之举拍手称快。
D.在我国,袁隆平教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他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省广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B.党员干部凡事要首当其冲,工作中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C.广安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D.他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所以老师讲的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
【四川省眉山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
B.帕米尔的边防战士长期坚守高原,他们始终任劳任怨,用青春守护祖国平安。
C.瓦屋山景区的初夏,山上飞瀑倾泻其间,山下湖水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D.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接种疫苗的居民周而复始,接种剂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型毒品让人防不胜防,禁毒教育刻不容缓,广大青少年应当认识毒品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B.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渡过全球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
C.如今的网络语言日新月异,有些鲜活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攒后,会成为词库家族里的一员。
D.“玉兔”探月,“北斗”组网,“嫦娥”凯旋,“天舟”对接等,一个个好消息从太空摩肩接踵而来。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 着痒酥酥的香味。
②为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城管大队最近 了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
③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的 ,意境会更加鲜明。
④语文老师通知,“传统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交稿于7月1日 ,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A.饱含 整治 感染 截至
B.包涵 整顿 感染 截止
C.饱含 整顿 渲染 截止
D.包涵 整治 渲染 截至
2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B.他们俩在学校里关系密切,时常形影不离,摩肩接踵。
C.小说《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D.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四川省宜宾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3.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921年,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___;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___;2021年,即中国共产党100周年___。古老中国历经沧桑巨变,开启民族复兴。
A.应运而生 华诞 出生 B.应运而生 生日 诞辰
C.呱呱落地 生日 出生 D.呱呱落地 华诞 诞辰
【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围城》的讽刺幽默,蕴含着钱锺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他总能够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C.在太卜郑詹尹的眼里,屈原只不过就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本领。
D.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四川省德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2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B.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C.德阳市不仅有栩栩如生、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未来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川省凉山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学里的讽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寓言和喜剧。
B.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消沉,相反总能乐观地面对生活。
C.他不但喜爱音乐还酷爱读书,写起文章来也能妙手回春。
D.邛泸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五一”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至。
【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2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在“唱支山歌给党听,嘉陵江畔颂党恩”的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上,振聋发聩的歌声在嘉陵江畔久久回荡。
B.疫情期间,无数莘莘学子借助教育部门开设的“空中课堂”,努力学习,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C.“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7岁仍然坚持站在手术台上,为中国医学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D.老师夸赞李明写的文章旁征博引,展现了他丰富的阅读量,李明谦虚地表示这些征引不过是妙手偶得。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不能用来说“大自然”,适用对象错误,应改为“鬼斧神工”;
B.万人空巷:意思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与后面的“责任”重复,使用不正确;
D.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褒贬误用,使用错误;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绽放: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使用正确;
B.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指人或事物。使用正确;
C.巧夺天工: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不能形容在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绽放装扮街道的场面(没有人为的设计在其中),使用有误;
D.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使用正确;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敬业乐群:指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这里形容吴光辉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符合语境;
B.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这里形容在长津湖战役中痛失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仍能写出自传体小说,就像保尔一样坚强,符合语境;
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这里形容山上的猴子,显然不符合;
D.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像水面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这里形容碎片化阅读印象不深刻,符合语境;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A.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同学;
B.因地制宜: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用恰当;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D.间不容发:本意是指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用在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不仅:指不止这一个项,还有类似的。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题干中不良网络信息是有害的,与语境不合,使用错误;
C.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理不睬。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心无旁骛:指专心一意而无其他念头。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本句用来形容天气变化极快,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本句用来形容困难多,对象误用,使用不正确;
C.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本句用来形容科考队员们信心十足,使用正确;
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本句用来形容峰顶少有人至,使用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只有: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周密:周到而细密。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烛一样。形容文章、语言等枯燥无味。此处用于形容丰盛的美味,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D.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这里用来表达悔恨的心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与龙舟联赛时所描写的“挥桨竞渡,斗志昂扬”这一语境不符。
故选D。
9.C
【详解】A.挚痛:是指疼痛并有抽掣。从语境中“热爱”一词的搭配来辨析,“挚痛”合适。使用正确;
B.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指人。形容“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成就”合适。使用正确;
C.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不能形容“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使用有误;
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与“英雄人物”搭配合适。使用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
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团队让全世界都知道青蒿素,故应填“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
长此以往:老这样下去(多含有变得更坏的意思)。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跟从前一样地淡定,故应填“一如既往”。
矢志:发誓立志。
立志: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屠呦呦虽年老,但依然发誓立志从事对青蒿素的研究,故应填“矢志”。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中医药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故应填“长盛不衰”。
故选A。
11.A
【详解】A.当之无愧:完全当得 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句中赞美航天英雄,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形容同学们种树,用错对象,使用有误;
C.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句中形容雕刻技艺,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D.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句中形容“唐诗宋词”,不合语境,使用有误;
故选A。
12.A
【详解】A.赋予: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神采奕奕:形容人精神饱满的样子。不能修饰“演讲”,此处属于误用对象。
C.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褒贬不当,使用错误。
D.一气呵成:形容写文章或做事情一下完成,中间不停顿。不能用来陈述“冬奥会上健儿们”,适用对象错误,也不合语境。
故选A。
13.C
【详解】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句中用来形容客机停在金垭机场,不符合语境;
B.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句中用来形容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不符合语境;
C.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句中用来形容“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的宏伟华丽,符合语境;
D.妙手回春:用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句中用来形容美国在国际上运用政治手段拯救本国衰微的国运,不符合语境;
故选C。
14.D
【详解】A.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这里修饰唐诗,不是说人,所以该成语使用错误;
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这里说的是施工技术,此处用错对象;
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句中指的是前往参观的人,此处望文生义;
D.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这里形容“延安”,使用“魂牵梦萦”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第一空:根据“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语境,此处表达的意思是数字化才传统阅读各有长处,两者相互配合,双方的长处都能得到显示;故应填“相得益彰”。
零落:稀疏不集中。
零碎:细碎、琐碎。
第二空:根据下文“而在相对完整集中的时间段内”,此处用来形容时间,与下文相比较来谈;故应用“零碎”。
加快:使变快。
加强:使变强。
第三空:根据后面的“步伐”可知应用“加快”才能搭配。
故选B。
16.B
【详解】A.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C.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17.A
【详解】A.方兴未艾:事物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语境是说我国冰雪运用正在蓬勃发展,成语使用正确;
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语境是说他除了打羽毛球没有别的特长,成语使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C.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语境说的是市民对政府的惠民之举很欢迎,成语使用不合语境;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与“公众人物”“巨大贡献”矛盾,成语使用不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D.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故选B。
19.D
【详解】A.拯救:指援助使其脱离危难、危险。与“救助民族危亡”的语境相合,故正确。
B.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与“战士们无怨无悔”的语境相合,故正确。
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与“景区美景”的语境相合,故正确。
D.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轮一轮地连续运转着。此处“百姓不断到来”的语境不符,故错误。
故选D。
20.A
【详解】A.刻不容缓: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用在此句,符合语境,正确;
B.“渡过”一般对于空间来说,比如,远渡重洋。“度过”对于时间来说的比如,欢度春节、度假。此句指“全球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指时间,适合用“度过”;
C.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搭配不当,此处适合用“积累”;
D.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不能用来形容好消息,用错对象;
故选A。
21.C
【详解】①“饱含”指充满;“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此句中应该填“饱含”。
②“整顿”是使紊乱变为有序,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整治”侧重于对不法之人的惩治,与原句对象不符。此句应该填“整顿”。
③“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也比喻夸大地形容;“感染”指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此句应该填“渲染”。
④“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此句应该填“截止”。
故选C。
22.A
【详解】A.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使用恰当;
B.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望文生义,与语境不合;
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该句主语是“故事情节”,对象误用;
D.鲜为人知:形容很少有人知道。与后文“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矛盾;
故选A。
23.B
【详解】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呱呱落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与“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一致的是“应运而生”;排除CD。
华诞:称对方生日的敬辞。
句中指“党中央决定”,用于自己,因此不能用“华诞”;排除A。
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句中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确;
故选B。
24.D
【详解】A.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与“出现在眼前”重复累赘;
故选D。
25.B
【详解】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此处只是做了宣传、服务工作,够不上“悲壮”,大词小用;
B.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袁隆平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成语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形容自然风景,对象使用错误;
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害。这里指青年首先担当起时代使命,语境使用错误。
故选B。
26.C
【详解】A.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使用正确。
B.拮据: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使用正确。
C.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不能用于“写起文章”,使用错误。
D.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使用正确。
故选C。
27.C
【详解】A. 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合语境,使用有误;
B. 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与前面的“无数”语义重复,使用有误;
C.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错对象,使用有误;
故选C。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