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云南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云南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0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5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云南地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展现的画面。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请简要分析词中画线句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4.李白《行路难》中的“停杯投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本词首句都写到了“剑”。请说说这一意象体现了两位作者哪些相同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本词也做“记梦”,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梦境?
(2)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但本词却气势恢宏,请选一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作者以“游”为线索,描绘了哪些内容?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与本诗都写到了“酒”。请说说“酒”中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9.“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蕴含诗人怎样的“愁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11.陶渊明独爱菊,想象诗中诗人“采菊”时的情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之际, 等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 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13.阅读资料卡片,试分析本诗尾联是如何体现“合”句的特点?
资料卡:律诗结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起”(首联)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颔联)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颈联)即转折,是转折变换诗意;“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诗词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隐含了作者哪些意思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自古以来诗人喜爱以花言情,请谈一谈这首诗颔联中的“花”和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花”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诗中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解析】1.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画面的描述应抓住这几处景物:“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凄凉,同时还要突出边塞环境的空旷,苍凉。
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2.考查学生对诗句及诗人情感的体悟能力。把握诗人的感情,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并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由此可知此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3.画线句描写将军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酒食,听悲壮粗犷的军乐,在沙场检阅军队,表现出一个亲近士兵、豪气满怀、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4.两首作品中的“剑”都寄托着作者心中济世报国、实现人生理想的豪情,也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中的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从将军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酒食,可以看出将军是一个亲近士兵的人;从听悲壮粗犷的军乐,在沙场检阅军队,可以看出将军是一个豪气满怀、意气风发的人。
4.本题考查意象中体现的作者感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着号角声的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停杯投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一片茫然。从以上可以看出两首作品中的“剑”都寄托着作者心中济世报国、实现人生理想的豪情;
辛弃疾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词人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词人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借梦境抒发内心的悲痛之情。现实生活中他始终是被人排挤,也是郁郁不得志,诗人空有一身本领,空有爱国之心,但是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李白要离开京城,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又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接着诗人用四组短句反复咏叹“行路难”,又表现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也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
故“剑”这一意象体现了两位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5.(1)示例:词人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奇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两句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星河欲转”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写海上起风后,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奇特。“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上阕“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可知,词人在梦境中受到天帝殷勤的问候,但现实中她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写梦境其实是为了反映现实,这是虚实相映,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
再结合下阙“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风格。平时要注意积累语言风格,分析时结合诗词内容来具体阐述。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示例一:作者抓住“天、云、雾、星河、千帆”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结合“舞”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千帆”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千帆舞动的画面,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壮阔而美妙。进而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星河欲转”则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接”是连接的意思,“连”也是连接的意思,“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开篇即展现出壮阔的美感。
示例二:“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6.描绘了热情招待我的农家人;山西村美丽的风景;古朴的风俗。 7.陆游诗中的“酒”是迎客之酒。一方面蕴含着农家的热情好客,一方面流露出诗人的愉悦心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酒是饯行之酒。表现出对武判官的依依惜别和送别时的悲壮惆怅。
【解析】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描绘了热情招待我的农家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村外山西村美丽的风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村中之情事(古朴的风俗),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7.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意思是: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酒”是饯行之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朋友(武判官)的那种不舍,离别时的那种惆怅之感。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酒”是迎客之酒,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流露出诗人的愉悦心情。
8.“杨花”是柳絮,写景的同时点明时令,表现出飘零之感。“子规”是杜鹃鸟,它的鸣叫哀切,表现出浓郁的离愁别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切之情。 9.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忧虑;对友人无限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解析】8.本题考查意象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这是季节的意义。“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这是形象意义及其象征意义。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结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充满了对诗友的由牵挂和思念;结合“闻道龙标过五溪”可知,蕴含着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忧虑;结合“左迁”可知,还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意。
10.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11.踱步到院中,见篱下菊花,伸手轻轻摘下一朵,白里透黄的花瓣细长细长的,黄里透红的花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嘴角不禁泛起了一丝微笑。
【解析】10.本题考查字词的赏析。
本题作答既要写出“见”的妙处,也要写出“望”的不足。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地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己的天真意趣。所以不能把“见”改成“望”。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参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去想象陶渊明采菊的情形。
示例:秋天的季节,诗人手提花篮悠闲地走出茅屋,一片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地开放着,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诗人不时地缓缓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
12.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 “千帆过”和“万木春” 13.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是全篇境界的升华。
【解析】12.本题考查意象与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巴山楚水”的意象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闻笛赋”和“烂柯人”的意象写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沉舟”和“病树”的意象比喻自己,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然而,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面对坎坷的经历,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结合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是“振作精神”的意思,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14.诗词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15.①机遇很重要。当年赤壁之战,如果没有强劲的东风帮忙,周瑜是不可能打败强大的曹操的。②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③作者借二乔的遭遇,巧妙地对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进行了批判。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思是: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这两句描写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借用典故,通过大乔、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可谓以小见大,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诗句提及“东风”,从反面描摹“东风”的重要的地位: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句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诗中提及“铜雀”,即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于其中。不禁让人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所以此处作者也借此对统治者骄奢淫逸、不理国事进行了批判。
16.龚自珍用“花”抒发了诗人虽脱离疆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愿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爱国情怀(学生谈到奉献即可给分);杜甫用“花”以乐衬哀,表现自己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更增离恨之情。 17.尾联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白头”和“搔”刻画出一位愁绪满怀、忧国忧民的白发老人形象。
【解析】16.考查比较阅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花”本是让人心生愉悦之物,但作者却观花落泪,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包含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
17.考查诗句赏析。
“白头搔更短”是对诗人的动作描写。“浑欲不胜”是外貌描写。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此句刻画诗人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刻画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