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01: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3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刘敏中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日明①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②犹怒。直入山深处。
【注】①明:动词,照亮。②断虹:彩虹被如雾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称“断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的是词人在清晨的睡梦中被雨打芭蕉声惊醒。
B.词人醒来后看见斜日照亮高树,一个“明”字使整个画面变得明朗而清新。
C.从描写角度看,上片侧重听觉,下片侧重视觉,有声有色,情韵悠然。
D.词人通过写景将情绪变化寓于景中,情景相融,蕴藉丰富。
2.请简要分析“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山深处”中“怒”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宋]辛弃疾①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②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抗金复国事业毫无进展,而且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②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险要。③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言被疏。④宝镜:喻知音。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开门见山,开头几句直接点明怀古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一层一层铺展开来。
B.“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词句中透露出昔盛今衰的悲凉。
C.上阕“柳外斜阳”五句,描写登亭所见景象,渲染悲凉凄楚的气氛,表现日渐衰微的国势。
D.下阕以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委婉地表达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之情。
4.结尾两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寓意颇深,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②禁持③。
春浦④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⑤门枝。一年灯火⑥要人归。
[注]①岁不尽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回杭州家里,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②恶:猛,厉害。③禁持:摆布。④浦:水边。⑤亚:靠近。⑥一年灯火: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多呼应,如“浦”“棹”呼应了“画船”,“一年灯火”呼应了“岁不尽”等。
B.“雁怯”表面上写雁,实则以雁喻词人自己,此句与“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小梅”一句写词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
D.最后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家中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都在催促自己回家。
6.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一是以哀景写欢乐,二是以淡笔写浓情。请结合词作,试分析其中一点。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北宋}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①。绛纱囊里水晶丸②。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③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④,满眼骊山。
【注】①丹:变红。②绛纱囊里水晶丸:绛纱:红纱,指荔枝红色外壳。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③妃子:指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④只有红尘无驿使:化用杜牧《华清宫》诗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为杨贵妃死后,再也不见驿使快马送荔枝。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点明荔枝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
B.上片后两句的意思是:很可惜啊,大自然又让荔枝生长在遥远的岭南,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意。
C.下片的“偏怜”是最爱的意思,就是说杨贵妃最爱吃荔枝。
D.下片后三局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代了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且收归现境,抒发当前所见所感。
(2)“只有红尘无驿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瀛洲(今河北河间),赴任途经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的温暖。④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缠绵感伤、哀怨愁苦。
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先从时间着笔,再就空间落墨,最后表达对友人赞颂之意。
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D.“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运用借代修辞,言说宴席中以歌舞相伴的歌女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9.请赏析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释】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惊竹”有声,从听觉着笔,写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竹动的声响。
B.“雪满山”有色,从视觉着笔,写清晨开门看到大雪满山飘洒的情景。
C.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笔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D.本诗语言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营造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11.赏析本诗颈联,简要说说诗人产生对雪怀人之情的原因。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怒”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彩虹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彩虹直入如雾的山深处的景象,用字极妙,给诗句增添了一些灵动感。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
A.有误,首句写黄昏小憩,不觉成梦。梦里也许正与友人相聚,或将要见到友人,谁知窗外一阵雨,惊断了短梦,而不是清晨;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怒”,本是人类才有的情绪,在句子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彩虹人格化,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彩虹直入如雾的山深处的景象,把静态的彩虹描写得富于气势和动态,使人如见其“面”,给诗句增添了一些灵动感,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B 4.这两句一语双关,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或象征在主和派当道时抗战派的凶险处境),体现词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鉴赏。
B.有误,“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意为: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据此可知,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透露出昔盛今衰的悲凉,并非“反问”;
故选B。
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意为: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这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一语双关,词人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南宋朝廷命运岌岌可危的深切忧思。
5.C 6.示例一: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词人归家之欢欣,这是“以哀景写欢乐”。
示例二: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清新温馨的景象突出了词人归心似箭的浓情,这是“以淡笔写浓情”。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意。C.“小梅”一句意思是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错误。故选C。
6.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示例一:“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意思是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意思是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下片写词人归家之欢欣,这是“以哀景写欢乐”,反衬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7.(1)B
(2)写道路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唐玄宗、杨贵妃都已作古,为贵妃送荔枝的驿使再也见不到了。词句中寓含了作者对玄宗、贵妃荒淫享乐、乱政误国的批判及对后人应以此为鉴的劝戒。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有误,不是诗人的惋惜之意,从作者方面说,则又隐然含有天不从人愿,偏与玄宗、杨妃作对的揶揄嘲讽,而言外又自含对玄宗专宠杨妃、为她罗致一切珍奇的行为的批判。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事。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流露出词人对荒淫享乐、乱政误国行为的强烈批判和讽刺,以及对当朝统治者清廉开明理政的规劝。
8.A 9.这两句意思是: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不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作者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临江仙·送钱穆父”有误。《临江仙·送钱穆父》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
故选A。
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将人生的旅程比作住旅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生是短暂的,不必因离别而愁绪满怀,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友人能够积极面对,表现其旷达的胸怀,诗人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思,表现了诗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10.B 11.动静结合。“洒空”摹写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表现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诗人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B.“写清晨开门看到大雪满山飘洒的情景”表述错误。这句写的诗人开门所见,并没有“大雪满山飘洒的情景”。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联系上一句可知,“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
故选B。
1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颈联“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一句,“洒空深巷静”是动静结合:“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的状态和漫空飞舞的姿态;“深巷静”则渲染雪夜里深巷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积素广庭闲”则是静态描写,“积素”二字,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这一静态情景。“广庭闲”则渲染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再联系上联“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可知,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这一特定的环境,让诗人对雪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怀。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