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藏地区-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青藏地区-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6 23: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青藏地区
高寒的青藏地区
高 称“世界屋脊”
寒 终年积雪 冰川广布
暑假来临,结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前往青藏地区旅行需准备的物品,并解释其必要性。
地理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
73 E~104 E
27 N~40 N
30°N
40°N
70°E
100°E
地理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的西部;
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南地区。
相对位置:
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甘肃小部分及新疆南部边缘。面积约占全国的25%。
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
四川省
青海省
范 围:
板块位置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该地海拔较高;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自然特征—地形地势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冻土广布。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第二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柴达木盆地(The Qaidam Basin)为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自然特征—气候
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读图说出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原因:东南部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遇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自然特征—气候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拉萨
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晴天多,降水少,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拉萨——日光城
思考1:图中传统藏族服饰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气温日较差大;
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晚上稀薄的大气使得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人类活动少,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思考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自然特征—河湖
青藏高原湖区是我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多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内流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
纳木错
青海湖
色林错
自然特征—河湖
想一想,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长江源园区
澜沧江源园区
黄河源园区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思考:分析青海省成“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
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河流的补给来源;
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伐林、放牧和耕作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
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
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影响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实施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草保护。
措施
三江源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草原带
荒漠,荒漠草原带
自然特征—植被与土壤
植被:
自东南向西北变化;
垂直分异明显。
土壤:
高山草甸土、冻土等;
土层薄,肥力低,土壤贫瘠
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
太阳能资源 地热能资源 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等
自然特征—自然资源
西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位于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
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程度高;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雨天少。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青藏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
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量大,水量较丰富。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地广人稀,人口占全国的1%,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人 口:
人文特征—人口
思考:青藏地区人们饮食结构形成原因。
饮 食:
人文特征—饮食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藏绵羊
河曲马
牦 牛
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人文特征—农业
青稞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小麦
豌豆
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因此,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思考:
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藏地区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
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光照充足,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品质好。
优质的农产品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有机质积累的多;②病虫害少;③绿色无污染;④含有某种特殊营养物质(如富含硒)。
优质
农产品
积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迁移训练一
(2022·全国乙卷)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题。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特色畜种牦牛
“公司+农户“模式
牦牛入股分红
受雇工作工资
收入方式多样来源增加
材料提取
材料分析
D
迁移训练一
(2022·全国乙卷)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题。
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牦牛高附加值
延长产业链
创建品牌
产品价值提升
品牌溢价
B
人文特征—交通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1.结合本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2.试分析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完善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网;
加强青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将青藏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有利于巩固国防,促进边疆稳定。
3.请说明青藏铁路建设以桥带路的目的?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知识结构】
青藏高原地区
城市散布河谷 交通促进繁荣
地热风能钾盐 开发潜能巨大
地高天寒雨少 农牧经营粗放
雪域高原广阔 大江大河源地
高寒
地形
平均海拔超4千米
众多高大雪山
水文
湖泊众多
河流源头
地壳抬升
板块交界
水能丰富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气候
分异
冬寒夏凉
日照充足
河谷农业
高原牧业
水平
垂直
南北差异
山地垂直分异
城镇
交通
平坦河谷
交通路线
建设难度
太阳能丰富
地热能能丰富
钾盐储量大
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2.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C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