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评优课优质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评优课优质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7 07: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孔子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孟子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
存在决定意识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姓 名 老子
国 籍 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 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念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地 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 《道德经》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一、老子及思想主张
老子
难—易
长—短
高—矮
强—弱
前—后
生—死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质的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一、老子及思想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顺应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一、老子及思想主张
孔子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核心思想: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
仁:爱心,同理心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5.教育成就①:
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成就②:
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生情况 姓名
贵族子弟 孟懿子
家境贫寒 颜回;子路
家境富裕 子贡;冉有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不耻下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教育成就③:
整理文献资料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尚书》
《诗经》
教育成就④:
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学说的影响:
思想论著: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
美国
韩国
澳大利亚
北欧
2017年底,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商鞅变法
生产技术的改进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
三、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2、诸子百家
姓 名 墨子
学 派 墨家学派
思想主张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功伐兼并、残害生命。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地 位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作 《墨子》
姓 名 孟子
学 派 儒家学派
思想主张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得到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著作 《孟子》
三、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3.儒家学派代表人
三、百家争鸣
三、战国篇——百家争鸣
《荀子》书影
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代表人物:荀子
3.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姓 名 庄子
学 派 道家学派
思想主张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三、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流派 主要观点
纵横家 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
农家 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兵家 研究兵法,战略战术
杂家 博采各家之说(哲学综合学派)
小说家 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孙武-《孙子兵法》
三、百家争鸣
探究学习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三、百家争鸣
治国方略
道家的庄子提出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
墨家的墨子提出治国应该任用贤能的人并且提倡节俭。
儒家的孟子提出治国要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治国要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
法家的韩非提出治国要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依法治国。
三、百家争鸣
7.各家学派的关注焦点
治国方略、战乱纷争、人际关系
战乱纷争
儒家的孟子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墨家的墨子提出的看法是,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
人际关系
儒家的荀子提出要明确尊卑等级,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的墨子提出兼爱,要互爱互利。
道家的庄子主张要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三、百家争鸣
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
如果你是诸侯会采纳哪家的学说?
儒家:以德治国
法家:以法治国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
在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而法家治国主张成为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专制的理论基础。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相关著作
道 家 老 子 思想上:顺应自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庄 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儒 家 孔 子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政治上: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论语》
《孟子》
孟 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荀 子 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 墨 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举贤;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 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课堂小结
2.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3.《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D
D
D
课堂练习
4.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A
5.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D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