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06:21:30

文档简介

语文答案
1.D D.“并不追求在作品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错误,文中只说“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
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并没有说“不追求在作品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选项无中生有。
2.B A.“论证了自然风景的重要性,没有自然风景,就无心灵的映射”错误,结合“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
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可知,论证的是心灵关照的重要,没有心灵的映射,就没有自然美景。C.“说
明意境是中国艺术家的独创”错误,原文为“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
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选项曲解文意。D.“说明逼真的刻画有损于意境的营造”错误,说明“不是任何艺术作
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3.B B.“‘情’和‘景’相对独立,不能做到‘情景交融’”错误,诗歌中萧瑟凄凉的的景和漂泊思乡的情和谐一
致,情景交融,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
4.两则材料中的“意境”的含义是一致的。(1分)两则材料中的“意境”都是指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都是主
美的,(1分)都需要人的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的关照与渗透,(1分)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审美境界(1
分)。(每条一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C .“彰显了他们行进时的紧张”错误,由原文“‘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和下文“……这里是
危险区域……可是不慌”可知,客人疑心公路就是封锁线,只是他们本来就不知道哪里是封锁线,并不是因为紧张。
6.D 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错误。
7.①大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②阿张,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
③五位客人,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兼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④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
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
8.D(“甫奏赋三篇”是定语后置句,“三篇”是“赋”的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而且“帝”是“奇之”的主
语,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 B、C。“使待制集贤院”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使于集贤院待
制”,“集贤院”是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断开,而且“命”的具体内容是“宰相试文章”,是皇帝下令宰相考试他
的文章,所以“集贤院”和“命”之间要断开,排除 A。)
9.A A 选项中“绝言者路”的“绝”意思为“断绝”,与《望岳》中的“绝”意思为“极、最”。B.“为歌诗”的
“为”与《琵琶行》中的“因为长句”的“为”意思均为“创作”。C.“因客耒阳”的“因”意思为“于是”D.“甫
又善陈时事”中的“善”意思为“善于”和《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为“好的”。
10.C(C.“见解深刻而切中时弊”错误,文中说“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意思是“喜好谈论天下大事,高阔而
不切实际”;且“经常登上吹台”不准确,文中说“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无法看出他“经常登
上”。)
11.(1)关辅发生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在秦州,砍柴摘橡子栗实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得分点:(补回“辄”
前省略的主语“杜甫”;“客”,名词作动词,客居;“自给”,宾语前置,应为“给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各 1
分,句意 1分)
(2)怎么能低眉弯腰侍奉权贵,让我不能有开心的笑颜?((2)(“安”,怎么;“摧眉”,低眉,低头;“折
腰”,弯腰;“事”侍奉 各 1分)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年轻时贫困不能依靠己力而有作为,离家出游吴越、齐赵之间。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在长安。
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举行朝献典礼。杜甫进奏赋文三篇。玄宗读了太为惊奇,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
的文章,提升他为河西尉,他没有接受任命,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遭逢安禄山叛乱,天子入蜀,杜甫逃往三川。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肃宗即位,他衣衫破烂从鄜州想要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被贼兵抓住。至德二年,出逃来到凤翔谒见肃宗,被授
官右拾遗。杜甫和房琯是贫贱之交,房琯当时在陈涛斜战败,又因招董廷兰为门客,被罢免宰相。杜甫上疏说:“所
犯罪小,不宜罢免大臣。”肃宗大怒,下诏三司会审他。宰相张镐说:“杜甫如果被治罪,就断绝了进言者的通
路。”肃宗这才消去怒意。但此后肃宗不再怎么考虑采纳他的进言了。关辅发生饥荒,杜甫便弃官离去,客居在秦
州,砍柴摘橡子栗实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郭搭建草庐居住。适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杜甫前去投靠。严武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上表朝廷任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和杜甫是世交,对待杜甫非
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严武去世,崔旰等人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瞿唐峡,下
江陵,沿沅水、湘水而上登临衡山,于是暂住在耒阳。杜甫游历岳祠,忽发大水,过了十天弄不到食物,县令准备了
船迎接他,这才得以回来。县令曾送社甫烤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一个晚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杜甫性情旷
达不拘小节,喜好谈论天下大事,高阔而不切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曾与李白和高适结伴经过汴
州,喝酒到尽兴时登上吹台,慷慨抒发怀古之情。他多次经历战乱,坚持节操不被玷污,创作诗歌,感伤国势削弱,
念念不忘国君。赞曰:唐朝兴起,诗人继承陈、隋风格,以浮华而相炫耀。到开元年间,逐渐用雅正的意旨加以修
饰,然而倚重浮华的违背质朴,喜好艳丽的欠缺雄壮。到了杜甫,诗风雄浑苍茫,千姿万状,兼有了古今之长,使后
人获益之处太多了。所以元稹说:“从有诗人以来,没有能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用诗歌陈喻时事,切合格律
而意旨精深,写到上千言而毫无才力不足的迹象,世人称之为“诗史”。昌黎韩愈在文章上慎重地自我称许,至于诗
歌,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2.C 13.D 14.D 15.B
16.B“表现作者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错误。“榴花”一句当中用“榴花”与“舞裙”对比,是以过去
的春风得意表现时下的落寞和愤懑。
17.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2
分)。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1分),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
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2 分)(答出抒情方式一分,具体情感两分)
18.略
19.B 20.C 21.B
22.①分清主次关系(或者:确定画面主体)
②“藏”与“露”的拿捏(或者:处理好“藏”与“露”)
③欲显而隐之感(或者:含蓄的美感)
23. 参考立意:
1、青春不迷茫,奋斗有方向。
2、坚持理想。
3、热爱生活。
4、青春当讲奋斗与奉献。
5、美丽中国梦有我同行。
6、扬奋斗之帆,逐复兴之梦。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2023 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小题。(本题共 13分)
材料一: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①为满足生理的物
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②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③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
而有政治境界;④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⑤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
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
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
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
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
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
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
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
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
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
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
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
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
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材料二:
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
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
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
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
1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
“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
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
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
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
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
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
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
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
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
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
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
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
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
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
共鸣。 (摘编自叶期《说意境》)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境界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在实景之中窥见自我心灵的反映,化而为虚境,将心灵
具体化、肉身化,就是“艺术境界”。
B.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艺术家要在作品中表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
互渗,成就意境,才能构成艺术。
C.王国维对“意境”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而中国传统美学则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情景交融
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D.西方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并不追求在作品
中超越现实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阿米尔的话,论证了自然风景的重要性,没有自然风景,就无心灵的映射。
B.材料一结尾引用恽南田的话,强调了“意境”是艺术家开辟的异于人间景物的新境界。
C.材料二对比了中西方艺术家在刻画具体物象上的差异,说明意境是中国艺术家的独创。
D.材料二中王夫之评论杜甫诗“工”,王维诗“妙”,说明逼真的刻画有损于意境的营造。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
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天净沙秋思》前四句写景,只有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写情,“情”和“景”相对独立,不
能做到“情景交融”。
C.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句句写景,却融合着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符合“境生于象外”的理论。
D.《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歌唱了莫斯科人民对祖国、亲友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爱,给人以
共鸣和美感,很有意境。
4.两则材料中“意境”的含义是否一致?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5~7小题。
过封锁线
茅 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
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堞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
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
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
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
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还想多知道一
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
——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
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
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
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么来。
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可是
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
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道封锁
线。
“是不是你送我们去?”
“现在还没晓得。”
“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
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
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
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
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参加了抗战的阵
营,他姓张。
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一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
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
3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
他笑嘻嘻点着头。
“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
他很快地说着客家话。
“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
“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
“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
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
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是一支
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
子放在他的前面。
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
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得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种威
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于是又上路
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
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
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
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小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
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吧?”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
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
“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
“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情又紧张
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整然是行军的姿
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
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
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
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员聚在
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是在平坦的旷
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
衣襟里。
“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
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
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得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
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
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
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
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
“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是不
可少的。 (写于 1942年 11月,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4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A.开篇写大房子像“城”,意在说明它颇具规模,功能丰富,体现了游击队的选址用心。
B.五个客人到后总是寻机跟人对话,主要是因为在陌生的地方他们满心不安,心忧行程。
C.过第一道封锁线前,客人疑心公路就是封锁线,队伍不停急走,彰显了他们行进时的紧张。
D.文章两次写到月光明亮的细节,作者用词从“威胁”变为“很好”,体现了情节的推进。
6.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他擦步枪,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融。
B.他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也利于突出反击入侵、众志成城的主题。
C.出发前提到他“全身披挂”并说请敌人吃手榴弹,暗示过封锁线的危险。
D.他和《百合花》中的通讯员都是年纪轻、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
7.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时并没有刻意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请结合文本分别赏析本文塑造的革命
者群像。(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5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
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
① ②
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 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

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 ,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
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

省录。关辅 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
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
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
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
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
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
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

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 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
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②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③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④关
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⑤沾丐:给人以利益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5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绝言者路”的“绝”与《望岳》中“会当凌绝顶”的“绝”意思相同。
B.“为歌诗”的“为”与《琵琶行》中的“因为长句”的“为”意思相同。
C.“因客耒阳”的“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不同。
D.“甫又善陈时事”中的“善”和《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不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在长安;安史之乱
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于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B.杜甫直言进谏,招致疏远。房琯因事被罢免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后
杜甫虽免于责罚,然而皇帝不太接受他的进言了。
C.杜甫忠君爱国,忧国伤时。他喜好谈论天下大事,见解深刻而切中时弊,经常登上吹台抒发怀古
伤今之情,在诗中寄托对国事的伤感,对国君的思念。
D.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崇。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
长,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4分)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分)
12.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脚著谢公屐 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惟觉时之枕席
1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开荒南野际 B.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 D.虚室有余闲
15.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6-17题
6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 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
向阳特性。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咏楚辞”透露了作者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以及报国无门的处境。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17.“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
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理解性默写(共 12分)
18.(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 ”。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
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和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 ”令人叹为观止。
(5)《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借“梦”抒写琵琶女怀念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梦醒自伤身
世、眼泪纵横的悲伤凄苦。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15分)
19.《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
( );稳重如薛宝钗,②( );敏感如林黛玉,③( );而薄命如香菱,跟着
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
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20.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
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 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
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
亲”两件事。
D.“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
《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之手。
21.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黛玉拜见的第一位长辈是贾母 B.贾宝玉先于王熙凤出场
C.大家发现林黛玉有不足之症 D.宝黛相见,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
语言文字运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
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①_______。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
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
个火候,②_______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
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来始不露,善露者来始不
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
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③_______。
22.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个
字。(6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题 60分)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
就是好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
野,更高的格局。青春的梦想,只有接上时代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今天的中国,经济辐射
全球,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正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时代。我们不应辜负时代的重托,在积极成
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青
春最有意义的绽放方式。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8 / 8
{#{QQABaY6UogggAAJAARgCEQWACEKQkBECAIgGhBAMMAABS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