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诗经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厨房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随着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完成既定任务的天舟五号会提前撤离空间站,带着废物、垃圾实施离轨操作,再入大气层。按照国际惯例,飞船绝大部分器件预计在距地数百千米高空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图为天舟五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天舟五号”将最先被销毁于( )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
C.臭氧层 D.对流层
6.下列现象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数据传回地球干扰最大的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辐射 D.太阳引力
宋·范成大《吴船录》称:“(庐山)比他山为高,云绕山腰则雨,云翳(遮蔽)山顶则晴。故谚云:庐山戴帽,平地安灶(露天烹饪);庐山系腰,平地安桥(到处淹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出现“系腰”现象后,平地(山脚下)更容易出现降水,原因是此时该地( )
A.相对湿度更大 B.气团温度更低 C.有冷锋过境 D.凝结核充足
8.庐山出现“戴帽”时( )
A.山坡气流上升运动强 B.半山腰出现逆温现象
C.山顶气流水平运动弱 D.山顶气团水汽不饱和
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三峡工程建成后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降水
10.三峡工程主要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沙尘暴
温度和盐度是分析水团等海洋物理现象的基本要素,也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环境因子。下图示意我国渤海8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8月渤海海水盐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海水温度 B.降水强度
C.入海径流 D.海区封闭
12.夏季货船从③海区驶向④海区时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最可能是( )
A.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B.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
C.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D.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B.耕地质量下降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14.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D.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近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续航里程短、充电等问题仍困扰众多车主。某电动汽车厂实行"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下图),消费者购车费用不包含电池包,而是到换电站通过租赁的方式更换电池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采用"车电分离"销售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汽车使用成本 B.提高单次续航里程
C.解决充电时间问题 D.获取更高销售利润
16.推广"车电分离"销售模式的关键是( )
A.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B.提高电动汽车产量
C.加快电池技术革新 D.合理布局换电站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壶穴是一种近似壶形的凹坑,一般位于基岩河床上,是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流水地貌,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磨蚀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主要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以及坡度较陡的急滩。图表示壶穴的形成演化阶段。
(1)说出壶穴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
(2)指出碟形、倒Ω形、锅形壶穴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7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3分)
图们江位于我国东北,是中、俄、朝三国界河。该流域的森林植被曾被大量砍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1)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5分)
(2)分析森林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
(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人口基本项目。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原因。(6分)
(2)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的原因。(7分)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依秦岭,地理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悠久。当前西安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过程。都市农业呈现组团式布局(下图),组团之外仍保留耕地作为粮食种植空间。尽管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但部分农业劳动力由粮食种植空间转向都市农业组团。西安农业生产空间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维护景观空间,另一方面注重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产—景—村的和谐。
(1)简述部分农业劳动力由粮食种植空间转向都市农业组团的原因。(5分)
(2)分别以图中三种不同类型组团为例,为西安在发展都市农业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8分)河间诗经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
【必备知识】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关键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当在海上发生地震时,只有纵波能到达轮船上,横波不能到达轮船上,因此小明的感觉只是上下颠簸,并不能感觉到左右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D
【必备知识】地震的预防应对
【关键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难度】1
【解析】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①错误;在影剧院,应迅速蹲下躲在座椅之间的空隙中,等地震结束再跑到室外开阔空地,②错误;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③正确;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避免有物品掉落导致砸伤,④正确。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A
【必备知识】风成地貌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从图中可知,沙障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①②正确,降低成本不是主要目的,不会增加蒸腾,③④错误,故选A。
4.【答案】A
【必备知识】风成地貌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正确。图示沙障已经位于荒漠地区,不能减少沙坡头荒漠化,B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几率小,C错误。沙障固沙是一-种防治土地沙化的一种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错误。
5.A 6.B
【必备知识】大气的垂直分层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描述与大气等有关的自然现象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天舟五号”绝大部分器件预计在距地数百千米高空被烧蚀销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百千米高度正位于大气层中的高层大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不如耀斑强烈,A错误;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干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数据传回地球,B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源,不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错误;太阳引力对飞船数据传输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影响地球电离层: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影响地球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出现“极光”。
7.【答案】A
【必备知识】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由材料可知,(庐山)比他山为高,云绕山腰则雨,故出现“系腰”现象后,平地(山脚下)更容易出现降水,是因为庐山相对高度大,相对湿度大的空气遇到山地阻挡,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A正确;山脚处的气团温度较高,B错误;庐山位于南方地区,受冷锋影响小,C错误;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充足不一定形成降水,D错误;故选A。
8.【答案】C
【必备知识】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由材料可知,庐山戴帽,平地安灶(露天烹饪),说明庐山出现“戴帽”时天气晴朗,山坡气流上升运动强,会形成阴雨天气,A错误;半山腰出现逆温现象,与山顶“戴帽” 无关,B错误; 山顶气流水平运动弱,云层不易消散,易形成“戴帽”景观,C正确; 山顶气团水汽饱和,才能形成“
9.【答案】B
【必备知识】水循环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相关知识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由材料可知,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必备知识】水循环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相关知识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上,首要任务是防洪,故主要防治的自然灾害是洪涝,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必备知识】海水的性质;海水的盐度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读图,8月渤海海水盐度数值大致是从沿海向远海变大,入海口附近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稀释海水,盐度降低,C正确。海水温度高、盐度高,此图分布应自南向北变小,A错误。该区域降水变化不大,C错误。渤海为同一个海区,盐度不会有太大变化,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必备知识】海水的性质;海水的盐度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读图可知,③海区盐度高,④海区盐度低。③④海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温度变化不大,AC错误。盐度高,密度大,浮力强。货船从③海区驶向④海区时浮力变小,吃水变深,原因是海水密度变小了B正确,D错误。故选B。
13.【答案】C
【必备知识】农业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
【关键能力】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饮食消费结构升级、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流转费用上涨对土地整治的影响较小,且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分散的土地要使用的人力成本较高,“小田变大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C正确。故选C。
14.【答案】D
【必备知识】土地整治作用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土地整治对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影响较小,ABC错误。由于种植粮食的收益较低,大量农村转向经济作物的种植,因此土地整治通过政策措施,以及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运用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开发,对配置不当、利用不合理,以及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深度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15.C
【必备知识】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关键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难度】1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是指消费者先购买电动汽车,然后再到换电站租赁电池包,直接租用电池即可使用,免去电池充电的时间,C正确;对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帮助不大,A错误。无法提高单次续航里程,B错误。可能会降低销售利润,D错误。故选C。
16.D
【必备知识】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关键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难度】1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消费者需要到换电站租赁和更换电池包,所以换电站的布局应该科学合理,其间隔距离不宜太长和太短,D正确;与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电动汽车产量及加快电池技术革新无关,AB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电动汽车的创新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客户充电的时间,快速取得使用电池,但前提要有比较好的服务网点,方便顾客更换和租借。
二、综合题(52分)
17.(13分)
【答案】(1)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流水对基岩的磨蚀作用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岩性较软且有裂缝发育易被侵蚀。(6分)
(2)由先到后:“碟形”壶穴,“倒Ω形”壶穴,“锅形”壶穴。理由:在季节性洪水的作用下,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砾石在凹陷处不断旋转打磨形成“碟形”壶穴;在“碟形”壶穴的基础上,砾石继续研磨侵蚀,导致“碟形”壶穴加大、加深,形成“倒Ω形”;随着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和底部流水差异侵蚀明显,“倒Ω形”壶穴顶部塌陷,形成“锅形”壶穴。(7分)
【必备知识】河流地貌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分析】本题以壶穴的形成演化阶段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貌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内外力共同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由题干信息“是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地貌,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磨蚀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可知,壶穴地貌发育在流水侵蚀严重的地区,而流水侵蚀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有关,同时也与岩石的抗侵蚀能力有关。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流水对基岩的磨蚀作用强;壶穴处岩层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差且有裂缝发育易被侵蚀。
(2)从大水潭下游的岩石的受侵蚀程度看碟形壶穴的受侵蚀情况最轻,锅形受侵蚀情况最严重,地表起伏最大,判断由先到后的顺序是:“碟形”壶穴,“倒Ω形”壶穴,“锅形”壶穴。理由是在从陡坎处上游来水的作用下,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砾石在凹陷处不断旋转打磨形成“碟形”壶穴,此时地表出现了一定的起伏,在“碟形”壶穴的基础上,砾石继续研磨侵蚀,导致“碟形”壶穴加大、加深,形成“倒Ω形”;随着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和底部流水差异侵蚀明显,“倒Ω形”壶穴顶部塌陷,地表起伏进一步加大,形成“锅形”壶穴。
18.(13分)
【答案】(1)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该流域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有积雪。(5分)
(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流量暴涨;无降水时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8分)
【必备知识】河流地貌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2
【解析】(1)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补给,此外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也是河流的补给形式。图们江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夏季降水较多,可补给河流;图们江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有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可补给河流。综上所述,图们江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森林植被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涵养水源。植被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发生降水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降水更多的转化成地表径流,且汇流加快,使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加;没有降水时,因地下径流减小,地下水补给河流减少,河流径流量较小,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19.(13分)
【答案】(1)变化: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原因:城市化(6分)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弱;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少;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及经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短时间内不能改变,所以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7分)
【必备知识】考查人口结构成因,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关键能力】能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难度】3
【解析】(1)读图可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49 岁年龄组中,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图中该年龄组虚线高于实线)。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城市劳动力比重增加。所以农村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会继续减小,城市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继续加大。
(2)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水汽少,气候干旱,不适宜居住;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条件差,人口少;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条件是短时间不容易改变的,因此人口短时间也不会增加,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
20.(13分)
【答案】(1)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粮食种植所需劳动力减少;都市农业种类多,且处于转型初期,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都市农业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能带来更高的收入。(5分)
(2)特色畜牧养殖组团:发展混合农业,利用牲畜粪便肥田,利用粮食秸秆增添饲料。休闲旅游组团:保留部分耕地供游客体验农事,为民宿提供新鲜粮食;打造农业文化旅游景观(如麦田画)。特色农作物种植组团:推广粮食和水果、蔬菜间作套种。(8分)
【必备知识】农业布局;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
【关键能力】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难度】3
【详解】(1)读图可知,西安都市农业组团式布局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集约利用土地,有效地避开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古文化遗迹保护带等,减少对原有景观的破坏;组团式布局便于集中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农业污染,维护景观空间的洁净;组团自身形成特色畜牧养殖组团、休闲旅游组团、特色农作物种植组团等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利于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