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滑轮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一重10牛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50牛的物体,实际工作时拉力F( )
A.可能是35牛 B.正好是30牛
C.正好是25牛 D.要看被提升物体以多大的速度上升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起G=100 N的重物,不计轮与轴的摩擦和滑轮的重力,拉力F为( )
A.25N B.12.5N C.100N D.200N
3.某同学提出了五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使用轻质的滑轮;
②用滑轮组提升很轻的物体;
③在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注些润滑油;
④多绕上几段绳子;
⑤增加提升物体的物重
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④
4.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三个力一样大
5.不计机械自身重力和各处摩擦,要用40N的力刚好提起100N的物体,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 )
A.杠杆 B.一个定滑轮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6.如图所示,滑轮组的下面挂一重的木箱,当拉力增大到时,木箱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重,此时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8.利用下列哪种简单机械,可以用100N的力提起一个重为300N的物体( )
A.一根杠杆
B.一个定滑轮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9.在图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牛,重物,在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均不考虑的情况下,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应等于( )
A.N B.N C.N D.N
10.要用15N的力刚好提起20N的重物,如果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可以应用的下列简单机械是( )
A.一个定滑轮 B.一根杠杆 C.一个动滑轮 D.三种都可以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拉船靠岸时的两种情景,如果拉船的力不需很大,用 (选填“甲”或“乙”)更方便;如果需要很大的力拉船靠岸,则应该是另一个图,因为这样可以 。
1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0.5kg的物体挂在动滑轮下面浸入水中,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此时拉力F为1.5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用动滑轮将物体从水中拉出后容器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10N/kg)。
13.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滑轮为 (选填“动”或“定”)滑轮,如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则竖直向上施加的拉力F是 N。
14.如图(a)(b)所示的滑轮应用情景中,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物体A、B重力均为10牛,分别用力匀速提起物体,图 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等臂杠杆;图(b)中力F2的大小为 牛;(a)(b)中,若物体均被匀速提升1米,则物体A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物体B重力势能的增加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如图所示,小雪利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当她用大小为30N的力拉动木箱时,刚好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A、B两只滑轮重,属定滑轮的是 滑轮(填“A”或“B”),使用它的目的是 .
16.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2400N的物体,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绳子的拉力F= ;如果用这个滑轮组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就要改变绳子的绕线方法,则此时拉力F=
17.如图所示,通过滑轮沿水平方向拉动重为20N的物体A,不计滑轮重及其摩擦。当拉力F为4N时,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 N;用这种方法使用滑轮是为了 。
18.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N的铁桶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m,A装置是 滑轮;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工人拉绳端的力为 N,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m。
三、作图题
19.(1)完成图(1)中的光路.
(2)如图(2)所示,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拉绳绕法.
(3)在图(3)中,标出小磁针的N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四、实验题
20.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根据丙实验的数据可计算出动滑轮的自重为 N(不计摩擦和绳重)。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A
6.D
7.B
8.A
9.A
10.B
11. 乙 省力
12. 2 减小
13. 动 50
14. (a) 5 等于
15. 60 B 改变拉力的方向
16. 600 N 480 N
17. 8 省力
18. 动 75 8
19.如图
20.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费距离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