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他博学多才,心怀天下,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担任国家总理期间,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对,就是周恩来,周总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柯岩的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来缅怀这位让中国人民崇敬的好总理。
走进文本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 一 单 元
柯岩
创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创作背景
共和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3月8日--吉林降落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吉林一号"陨石重量为1770公斤。
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造成二十四万多人死亡。
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与领导人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10月6日--怀仁堂事变,"四人帮"被逮捕并接受隔离审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作者介绍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人,出生于河南郑州,满族儿童文学女作家、诗人。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1956)、《我对雷锋叔叔说》(1963),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1959)等。七八十年代主要从事长篇小说,著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1984),还著有《柯岩儿童文学论集》(1991)等。
学习目标
1.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预习检查
1. 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谷穗( ) 篝火( ) 心脏( ) 松涛( )
辽阔( ) 宿营( ) 足迹( ) 沉甸甸( )
suì
kuò
gōu
sù
zàng
jì
tāo
diàn
2.文学常识填空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作者 。 这是一首 诗,是为了 而创作的。
柯岩
抒情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抒情诗属于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特征,因此不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抒情诗因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文体常识
1、这首诗的构思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有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
整体感知
(询问)
(呼唤)
(寻找)
(回答)
感情: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2、你认为本诗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抒发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7):着重刻画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一步表现崇敬、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8、9):全诗抒情的高潮,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合作探究
1、思考:题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你”能否换成“您” 为什么?
不能。
因为是寻找、呼唤周总理,用“你”显得亲切自然,表现出人民与总理亲密无间。
如果用“您”只能表达对周总理的尊敬,无形中有一种距离感。
合作探究
第1节“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为什么 “好”字的作用是什么?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的”:表现了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小贴士: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直接对话。一般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 诗作的第2到5节(寻找),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高
山
大
地
森
林
大
海
3、对应着这几种自然景物,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a.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一个朝气蓬勃、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伟大革命者形象。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
c.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
群众心连心的形象。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形象。
2-5节 小结
不同场景代表了周总理对革命贡献的不同方面,从革命斗争到农业建设、工业发展、国防巩固,诗人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凸显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从而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思念哀悼之情。
4、说说第6小节有什么作用?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5、“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又该如何理解?
结构上: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内容上:写周总理处处不在处处在,他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6.最后一节中“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什么深刻含义?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①实际是说总理精神永垂不朽。
②有诗意,让人联想到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和热。
1.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这些连续反复的语句强化了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和无边的哀思。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这些间隔反复的语句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总理的思念,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诗行回环反复,富有节奏感。
写作特色
2.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人创造了感人的意境,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仿佛也满怀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使之拟人化,更生动感人地表达了全国人民衷心敬爱周总理的感情。同时,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仿佛成了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从不同方面描述周总理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感人情景,使人感到格外亲切,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3.虚实结合
这首诗不拘泥于对周总理生前事迹的真实描写,而是大胆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回忆与周总理有关的场景时,诗人加入了合理而充分的想象,将思念之情灌注其内,别开生面地抒发了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
写作特色
这首抒情诗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写出了山河与人民共同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的情景,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