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三节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发育·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
材料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 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结合资料,绘制示意图,分析河谷的形成与演变。
通过观察、实地走访,掌握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举例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
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河流侵蚀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堆积作用),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01 河谷的发育
1.河谷:河流地质作用(河流的侵蚀、堆积)在地表所造成的槽形地带。
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由于三种侵蚀对河床的作用力不同,造成河道形态的变化也不一样。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作用形式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流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谷的演变
① 初期(上游)
高原/山地
落差______、流速______,能量_______
侵蚀作用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
河谷不断_________、________
河谷_________,谷壁陡峭,横剖面呈_____形,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大
快
集中
溯源侵蚀
下蚀
加深
延长
V
深而窄
水电站
V
沟谷→大气降水/高山融雪→流水
上游
拓展:河流袭夺
定义: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又称河流劫夺、河流抢水。
条件:
A.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B.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C.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袭夺前
袭夺后
高位河
溯源侵蚀
低位河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瀑布的形成过程
①瀑布发育地区,上部岩石较坚硬不易遭受侵蚀,下部岩石较松软容易遭受侵蚀;
②受河流下蚀作用,下部岩石被侵蚀,上部岩石崩塌下落,逐步形成瀑布;
③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瀑布逐渐向源头方向后退;
④受侧蚀作用影响,瀑布逐渐加宽。
拓展:部分瀑布的形成
河谷_______,谷坡后退,横向发展
落差________,流速________
下蚀_________、侧蚀________
_____岸侵蚀,_____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形成连续的河湾
② 中期(中下游)
减小
减弱
加强
凹
凸
中游
河湾
变慢
拓宽
河流转弯
曲线运动,离心力
表层水向凹岸,速度快,侵蚀,形成深槽
深层水向凸岸,搬运物质,流速慢,堆积,形成滩
横向环流:河水流过弯曲的河谷,其主流线因惯性作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河水会加速流向凹岸,使凹岸水面变高,产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这样就使河床水流构成连续的螺旋状推进的横向环流系统。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时,把泥沙也带到了凸岸。
拓展:侧蚀与横向环流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使得水流螺旋状推进的系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注意箭头方向
——侵蚀
凸岸
——堆积
A
B
A
B
凹岸
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哪一处适合淘金?哪一处适合修筑码头?简述原因。
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利于“淘金”,水浅不宜建码头;
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要特殊加固,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
问题
材料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 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长江岸线镇江段南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北岸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所以岸线会持续不断的向北移动。
河曲形成过程
平直河道
形成曲流
出现曲流颈(P)
裁弯取直
出现牛轭湖
拓展:牛轭湖的形成
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流不断侧蚀形成河曲。
随河水不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程度逐渐增大。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过程
从南到北,有数条大河切穿了太行山的主脉。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区域,也正是曲峡最为壮观的区域。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从高山流入平原时,具备了很大的势能,因此溯源侵蚀作用都很强,最后切穿太行山脉的主脉,并由此形成了极为幽深、壮美的曲峡景观。
太行山曲峡
③后期(下游)
地形平坦,落差继续减小
侧蚀为主,下蚀停止,堆积加强
河谷进一步展宽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游
河谷加深、延长,形成V形谷
流速快
落差大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V形谷的形成
槽形谷的形成
流速减慢
落差变小
下蚀减弱
侧蚀表现出来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槽形谷
河谷
展宽
沟谷
沟谷流水
沟谷加深和延长
V形峡谷
出现河湾
槽形河谷
下蚀
溯源侵蚀
侧 蚀
侧 蚀
下水补给
大气
降水
冰雪融水
总结:河谷的演变(时间尺度)
河流上游
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
发育为“V”形河谷
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槽形”河谷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逐渐停止,转为沉积
牛轭湖
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空间尺度)
02 冲积平原的形成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2.类型
冲积扇平原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①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出山口(上游)
河流或季节性洪水在山区流动
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山前冲积平原
地势陡峭
水流速度快
水流流出谷口
地势趋缓
水道开阔流速放慢
多个冲积扇
扩大并彼此联合
冲(洪)积扇实景图
多个冲(洪)积扇相连的实景图
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平原(干旱/半干旱的山前地带)
冲积平原(湿润/半湿润的山前地带)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A.性质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B.形成不同:
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洪积扇: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C.特点不同:
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
洪积扇:洪积扇尖顶,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宽广的扇形外缘,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
P35思考:1.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实验冲积扇景观图
提示:位置、形状、特点
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②扇状堆积体;
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分选性好;扇面河网密布,呈瓣状分布。
砾石
粉砂
黏土
P35思考:2.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沉积物供给量(河流泥沙含量)
气候因素(洪水大小、河流的流量、流速)
物质来源区
堆积区的地形条件
一般来说,降水多且多暴雨的气候条件,河水流速增大,冲蚀力强,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且堆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冲积扇较大。
P35思考:3.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太行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形变得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判断】在冲积或洪积扇上,聚落一般分布在哪里?
扇缘地区:
从土壤条件来说,扇缘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发育条件较好;从水分条件来说,该区地下水埋藏浅,可能出露地表,水分条件较好。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言,山麓冲积扇的扇缘适宜工农业的布局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常常沿河呈带状分布——是冲积平原的主体
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入湖口(河口处)
②水下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三
角
洲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③海水(湖水)
顶托作用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特点:
多呈三角形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的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沉积物颗粒较细
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
长江三角洲(鸟嘴状)
尼罗河三角洲(扇形)
三角洲的形状
(海浪作用大于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
河流入海口是否一定会形成三角洲?
(物质条件)泥沙来源丰富:植被覆盖率;泥沙多--河流含沙量大或输沙量大;或是海流、波浪等带来大量泥沙。
(动力条件)河流动力弱——地形、海潮的顶托作用、海洋动力较弱——潮差大小:水流速度慢,搬运能力弱;河口受到海水、湖水的顶托作用;河口区堆积作用强于侵蚀作用。
(地形条件)海滨区域区水浅:水下坡度平缓,形成较为安静的沉积环境
流域内热带雨林面积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刚果河含沙量轻
中部为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流速较缓,泥沙沉积于盆地内部,入海泥沙少;
河口处地势落差大,河道较狭窄,水流很急,泥沙不易沉积
地壳运动十分迅速,刚果河口一直在下降
思考: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总结:冲积平原
形成:
A.堆积物:流水搬运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同
B.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使得搬运能力下降。
C.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组成部分 位置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且海水顶托作用强→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河漫滩平原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发育于山前 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呈带状分布
山前冲积平原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发育于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 搬运能力下降→冲积扇→连接形成山前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颗粒由粗到细
不同冲积平原比较
河流上游
侵蚀地貌:V形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
河流中游
侵蚀地貌:曲流
堆积地貌:河漫滩
河流下游
侵蚀地貌: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三角洲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河流侵蚀地貌:V形谷、槽形谷、瀑布、河曲
河流地貌全景
P36&活动 通过遥感影像图探究曲流变化规律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图示河道由弯曲变得较平直,原来的一个曲流已消失不见。
2.分析该河道自1990年到2016年的变化过程。
1990年到2016年,该河段由于凹岸冲涮,河岸坍塌后退,凸岸泥沙淤积,形成较宽平的边滩,因而形成较弯曲的河道。随着河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洪水条件下发生“截弯取直”,形成较直的新河段。
3.推测此河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未来可能又会慢慢发展新的弯曲,随后弯曲又被截弯取直。
0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多聚落分布在河流两岸
1.为什么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和最有利于城市发育的地区
(1)河流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平原土肥肥沃,便于耕作,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节省建设投资。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河网密布地区,耕地破碎,聚落规模较小,如江南地区。
(2)河流稀少地区,耕地集中,聚落规模较大,如华北平原。
(3)高原山区,地势崎岖,耕地面积小,聚落规模较小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聚落规模
高原 河谷地带 ①地势低、气候温暖; ②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狭长的条带状 小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即高于洪水地方。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多呈带状 较小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地方 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③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带状、 团状 较大
聚落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根据土壤判断:聚落一开始一般要满足农业生产,需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地区。
根据气候判断:气候对聚落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一般要选择在温度适宜,降水适中的地区。
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根据资源来判断:聚落因选择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可以做为聚落发展的支撑条件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1)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
侵蚀,凸岸堆积。从河流的形态来判断凸岸和凹岸
的方法: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
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
特别提醒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
一是从位置上区分:洪(冲)积扇
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
(湖)口附近;
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洪(冲)
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如何区分洪(冲)积扇和三角洲
特别提醒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
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下蚀作用减弱,河床变浅。
2、沟谷的发育过程
3、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1)“V”形谷(峡谷):
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2)曲流(河曲)——一般见于地势平坦的地区。
形成过程:发生在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堆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二、河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1.必要条件
(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4)区域差异: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慢的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引起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异。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二、河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1)三角洲地貌
①形成 a.泥沙来源:中上游泥沙。 b.位置:河流入海口(湖口)处。
c.水流速度减慢:地势平坦或沙洲分流。 d.水流速度减慢;海水(湖水)顶托。
e.泥沙堆积,潮流搬运弱,形成三角洲。
②变化 a.无三角洲形成:泥沙、沿海地形、沉积环境(沉积空间及海水运动或地壳沉降)。
b.三角洲面积增大或减小:泥沙来源;海平面变化→海岸线变迁(三角洲面积增大,海岸线前进,陆地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小,海岸线后退,海水倒灌,陆地面积减小,海平面上升)。
c.三角洲延伸方向:海水(洋流)流向。
③影响因素: 来沙量的大小;大陆架水下坡度大小;海水顶托作用(潮流作用)。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二、河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洪(冲)积扇地貌
①形成 a.河流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b.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
c.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
②洪(冲)积扇的结构特点
a.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逐渐减小;土壤逐渐肥沃。
b.河流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埋藏越来越浅,常有泉水出露,地下水资源丰富;不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c.水系呈分散状,水流不稳,河道较浅;农业较发达,人口、农业主要在边缘地区分布。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二、河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沙洲——河流中的岛屿
①形成:流水的堆积作用;河口处的沙洲还有海水的顶托作用。
②消失:沙洲与泥沙堆积的河岸相连,沙洲消失。
(4)河漫滩
①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凸岸处泥沙堆积)。
②洪水季节流水携带泥沙堆积,河漫滩被淹没;枯水季节裸露。
(5)冲积平原——主要位于中下游地区(包括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主要由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冲积而成,如华北平原。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三、侵蚀基准面
1、概念
①(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
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
流水运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
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但对于不入海,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②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泊洼地、主支流汇口处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2、侵蚀基准面引起河流冲淤积变化
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或者说海平面上升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减小,流速减小,河流产生堆积。
②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能力加强,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瀑布掏空侵蚀造成后退就属于一种局部性的溯源侵蚀作用。
三、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3、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因素
①构造运动:当地壳抬升,河床落差变大,侵蚀基准面虽没改变,但也可以说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了,河流下蚀能力增加。当地壳下沉,河流则发生堆积。
②气候变化:冰期时,降水少、风化物多,大量冰川侵蚀的碎屑物在上游段堆积,但由于海平面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下游段河流则下切;间冰期时,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增多,植被覆盖增加,河源地区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上游河流下蚀能力加强,但由于海平面上升,下游河段会发生堆积。
三、侵蚀基准面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四、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
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关键能力提升
突破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四、河流阶地
(2018·全国文综Ⅰ)右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
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
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
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2021·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答案 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