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第1课时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变绿的池塘水,自来水,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海带、紫菜在水中生活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
讲述: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个主要类群。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前三种植物。
(二)互动授课
1. 当我们漫步池旁河畔时,会发现池塘或小河里的水逐渐变绿,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组织学生4人一组,用显微镜分别观察自来水和变绿的池塘水,找出池塘水变绿的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池塘水逐渐变绿和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关,许多藻类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素),因此使池塘水呈现绿色。
2. 展示海带、紫菜在水中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藻类植物”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大多数藻类植物生活在水里。
(2)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学生: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
(3)你知道哪些藻类植物呢?
学生:单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衣藻、硅藻等;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等。
(4)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多数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它们的应用十分广泛。多数藻类可作为鱼、虾的饵料,海带、紫菜可供人类食用,石花菜可用来提取药用或工业用的琼脂。
(5)教师补充讲解:藻类植物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师生共同总结: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它们的结构都比较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3. 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苔藓植物,要求学生从形态、颜色,茎、叶、假根,植株高度,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学生: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3)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呢?
学生:葫芦藓、地钱。
(4)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苔藓植物成片地生长对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教师补充讲解:苔藓植物的假根只具有固着植物体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和叶中也没有运输养料的结构,叶很薄,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师生共同总结: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4.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第二、三段内容,观察图14-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叶片背面有褐色的囊状隆起——孢子囊,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孢子。
(3)你知道哪些蕨类植物呢?
学生:蕨、石松、满江红。
(4)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蕨可供食用,石松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许多蕨类植物可供观赏。煤也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师生共同总结: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5. 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从生活环境、主要特征、代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四个方面比较并归纳三类植物的进化规律(可引导学生填写板书中或课件中的表格进行对比)。
教师补充讲解:植物的进化规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它们都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
五、板书设计
区别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里 阴湿环境 阴湿环境
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无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代表植物 单细胞:衣藻、硅藻 多细胞:水绵、海带 葫芦藓、地钱 蕨、石松、满江红
与人类的关系 作为鱼、虾的饵料,食用,提取药用或工业用的琼脂 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食用,药用,作绿肥和饲料,供观赏,形成煤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种子植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学会辨别不同种类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辨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校园中的种子植物图片,我国珍稀植物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校园中的种子植物图片。提问:同学们每天走在校园里,是否认识这几种植物?当你在校园里学习、玩耍时,是否观察过它们有什么特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四大类群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种子植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1. 课前组织学生8人一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参考教材第6页的表14-1,设计校园植物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名称、所属类群、主要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关于“种子植物”的内容,结合本组观察记录的植物,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哪几个类群?
学生: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你能举例说出几种裸子植物吗?裸子植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松、苏铁都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发达。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3)你能举例说出几种被子植物吗?被子植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玉米、水稻、小麦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都能产生种子,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
(5)为什么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成为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
学生: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有发达的根系,以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能保证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畅通无阻;②被子植物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果实能保护里面的种子,有些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6)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裸子植物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松、苏铁等也是常见的绿化树种。被子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们。我们生活中的粮、棉、油、蔬菜、水果等,绝大多数来自被子植物。例如,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白菜、茄、黄瓜等蔬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苹果等水果,板蓝根等药用植物。
师生共同总结: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关于“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的内容,组织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1)什么是珍稀植物?
学生: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
(2)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哪些?二级保护植物有哪些?
学生:列入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珙桐、水杉、金花茶等,列入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龙棕、红桧、荷叶铁线蕨等。
(3)珍稀植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许多珍稀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
(4)展示我国珍稀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