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不进位乘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进位乘的算理,正确写出竖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大家看大屏幕,湖面上飞过了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大家数一数,它们有几队 每队有几只大雁 (出示教科书第11页例5情境图)
学生数并汇报。(3队大雁,每队12只)
提问: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吗 应该怎样列式 (12×3)
待学生列式后,让学生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只大雁 学生估算后,教师提问:你是怎样估算的 估算结果和准确结果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引导:怎样计算12×3的结果呢 我们可以摆小棒。
学生摆小棒,思考算法并汇报。
汇报预设:(1)12+12+12=36;(2)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3)3×10=30,3×2=6,30+6=36。指名说说第(3)种算法。
引导:同学们,刚才口算的过程还可以用竖式来表示。我们已经学过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那么这里的竖式怎么写呢 请观察老师怎样写。
教师板书:1 2
×
提问:“3”写在哪里 (写在个位上)(教师板书“3”)
提问:接下去怎么写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3乘2得6,再算3乘10得30,30加6得36。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竖式:
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竖式计算时想的过程,在平时计算时,我们可以把想的过程记在心里,写成一种简洁的形式,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学教材后,教师板书竖式。
1 2
× 3
3 6
2.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谈话:大家看看教科书第12页“试一试”,你能试试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小组交流。提问: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 1 2
× 3
9 3 6
追问:百位上为什么是9?(300×3是900)
3.小结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吗
学生小组里交流算法。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竖式计算方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与哪一位乘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竖式,指名说说乘的顺序及方法。学生交流每题的算法。小结: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另一个乘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乘得的积写在对应数位的下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教师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计算题,提醒学生:写竖式时,把两、三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学生独立做题,指定四人板演,完成后,在班内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12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出示题中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互相说一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第12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醒学生先乘后加。学生先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评议。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不进位乘
12×3=36(只) 一般这样写:
答:一共有36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时先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学生根据素材产生问题,再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形成解题思路。加以我的讲述和总结,利于学生形成解题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笔算教学不应该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究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