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说出动物行为的理论基础。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与讨论,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学习行为能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教学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动物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鹦鹉“唱歌”的短视频,蜘蛛织网、蜜蜂采蜜、黑猩猩摘香蕉等图片,孔雀开屏的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鹦鹉唱歌的视频。提问:鹦鹉生来就会唱歌吗?它的这一行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有着怎样的理论基础呢?这就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的内容,明确行为的分类,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从行为的功能或目的上分,行为可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从行为的功能上分,可分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和迁徙行为等。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哪两类?这两种行为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学习行为是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联系?
学生: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
2. 教师播放狗绕道取食的动画。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3.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95页的内容,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蚂蚁觅食、黄蜂筑巢、蜘蛛织网是先天性行为,大象骑车、海豚转呼啦圈、警犬刑侦是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学生: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但还不足以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动物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区别?
学生: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4)教师利用下表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两类行为的特点及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基础 生来就有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决定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意义 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4. 播放孔雀开屏的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的内容,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开屏的是雌孔雀还是雄孔雀,它们为什么开屏?
学生:开屏的是雄孔雀,为了求偶。
(2)求偶成功之后它们会一起筑巢、产卵、育雏。这些行为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有什么影响因素?
学生:还受到激素的调控。
师生共同总结:
①动物的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②一般来说,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越完善,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③与动物相比,人类的学习行为更加复杂,这不仅能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使环境尽可能向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