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09: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左手拿3个圆片,右手拿2个圆片,合起来放在桌上。
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 (伴随提问,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小结并揭示课题: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这个问题可以用加法来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提出要求: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能说说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 (引导学生从“合起来”的角度进行解释)
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一共是5人,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板书:=5)
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并读算式。
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3.理解算法。
提问: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知道一共有5人的
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4.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
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1+2”呢 可以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3+1=4、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画了几个○,再画了几个○,得数是多少。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想一想,直接算出得数。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相机板书出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图,要求依次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按图意在下面填算式,算得数。
说说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数是怎样变化的。读一读这三道算式。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强调:写算式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写;加号要先写“横”,再写“竖”,要横平竖直,写在格子中间;得数写在等号后面;数字和符号之间要略空一些。
学生独立描一描、写一写。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得愉快吗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反思】
在理解“+”的意义时,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这节课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有时学生的回答导致教师思路的不清晰或者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