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21.杨氏之子(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教育部审定
教学目标
1.认识“禽、诣”,读准课文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子的机智,并能说出杨氏子“甚聪惠”的故事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子的机智,并能说出杨氏子“甚聪惠”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1.谈话交流: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认识一位口才不凡的古代小友,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杨氏之子)他就是——(生齐读课题)。 2.理解文题:“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是助词“的”,“子”是儿子。那“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仿古文介绍:你能这样的介绍一下自己吗?(生:我姓王,我是王氏之子。我姓李,我是李氏之女。) 4.课题质疑: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题目为什么要写姓氏?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 二、读通读顺,疏通文意 1.自读尝试,读准读通 师:多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窍门。请大家自读这篇小古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争取把小古文读准读通。(生朗读) 2.朗读检测,师生互评 指名读,正音点评:梁是边音,“禽”是前鼻音,“诣”字不要读错了。“为设果的为”读四声;应声答曰的应四声。 读小古文还要读出停顿,停顿读好了,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古文。我请一个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停顿的地方是否正确?指导停顿“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这个词在现代是指家中的禽类,在古代这两个字是两个意思,“禽”是鸟的意思。 老师是这样停顿的(课件出示节奏线),根据所划节奏线读一读。 3.再读古文,读出韵味 怎样断句才不会失去小古文的韵味。比如“孔指以示儿曰。”(教师演示,声断气连)学生跟读。 三、用心会文,读懂大意 1.大致口述,反映“聪惠” 师:刚才大家已经完全把这篇文言文读顺了,谁能说说它的大致意思呢? (预设生答:梁国有一个杨家的孩子十分聪明。一次,一个叫孔君平的来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便把他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热情地用水果招待他,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个孩子反应很快,立即对答:“我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2.文白对读,读懂小古文 师: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孔君平,一个是杨氏子。(板书:孔君平 杨氏子 )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用文言说,请同学们用白话来讲。 四、聚焦“聪惠”,感悟人物 (一)聚焦观点,读成一句 把全文5句话读成一句话,是哪一句? (“甚聪惠”,这是观点;后三句,是例证。) (二)咀嚼“聪惠”,品词析句 “聪”是什么意思?(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聪明)“惠”是什么意思?(同“智慧”的“慧”,也是一个敬辞。) 这个“惠”和我们平常用的“慧”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显示)惠 :①同 “慧 ”,聪明。②仁爱,有礼貌。 (三)审问明辨,深解文意 1.杨氏子“聪”在何处? 预设一:会听——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有道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有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预设二:会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儿应声答曰”的应声是什么意思?(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来扮演孔君平,我来问你,你应声回答。师:此是君家果。生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逗杨氏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完成板书) 这说明杨氏子什么?(杨氏子思维灵敏,善于言辞。) 现在你知道,写杨氏之子为什么不以杨氏之子的名字为题,而用姓氏为题吗?(一客一主都是围绕姓氏展开了巧妙的应答。) 2.杨氏子“惠”在何处? (1)体会杨氏子的礼貌对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我想跟同学们进行一次对话,我当杨氏子,你们来当孔君平。请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 师生对读) 生:君家果。 师:君家禽。 生:此是君家果。 师:此是君家禽。 生:未闻此是君家果。 师:未闻此是君家禽。 师:同学们,从上面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形式对称,字数一样多。是啊,这样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什么杨氏子要回答“夫子”呢?(课件:生:未闻此是君家果。 师:未闻此是夫子家禽。) “夫子”是对古代男子的敬称,“君”是“你”。杨氏子跟客人说话,用了“夫子”这个尊称。杨氏子“惠”在有礼貌。 (2)体会杨氏子热情好客——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子还“惠”在何处? 出示文言文: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氏子懂得待客之道。父亲不在家,面对客人的造访,他“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子的聪惠表现在他不仅聪明,还非常热情好客。 3.文本补白,迁移运用 孔君平看到杨氏子的表现,听了杨氏子的回答,他可能会说些什么?你是孔君平,你听了杨氏子精妙的回答,你会怎么评价? 生:杨氏子果真聪惠啊! 生:杨氏子未来可期啊! 生:“杨氏子 —— ”(必成大器,国之栋梁也。) 师:假如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石君平、黄君平呢? (屏幕显示 学生抢答)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生: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生:未闻石榴是夫子家果。 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 。”生: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师:同学们的反应丝毫不逊色于杨氏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创意表演,改编故事 1.角色表演 这个故事很有趣,如果我们带上动作、表情把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就更有意思了。请同学们跟同桌尝试演一演,可以用文言文表演,也可以用白话文表演。 指名演,评价:你们表演得真棒,除了文中内容,还有自己得语言和想象。 再请两个同学,能不能用文言文进行表演? 2.改编故事 同学们,鲁迅先生根据很多古文写了一本书,叫《故事新编》,我们也来编编故事。文言文高度凝练,一个字顶好几个字,一句话顶好几句话,给我们留下来很多想象的空间。如果把这篇文言文改成小故事,把故事写丰满,也很有意思哦。感兴趣的还可以改成剧本。(学生动笔写) 3.分享故事 写完的同学读一读。请你读,点评:你把第一句话写成了一段话,把杨氏子的外貌、穿戴也描写出来了;原文中孔君平跟杨氏子只有一句对话,你想象了更丰富的对话,还把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也描写出来了;你是个专业的编剧,剧本里有场景、道具,都设想到了。 4.熟读成诵 课件出示竖写的小篆、繁体版的《杨氏之子》,学生尝试背诵。 五、推荐书籍,拓展阅读 《杨氏之子》出自《世说新语》,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比如《管中窥豹》、《咏雪》等。每个小故事都像《杨氏之子》一样很精彩。课后找来这本书读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