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1 09: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猜一猜:他们都是谁?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从“无为”到“有为”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1、儒家思想经历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初形势战争破坏
社会凋弊与民休息宽松百家复兴
儒学复苏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2、汉初的“无为”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积极:消极: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集思广益:“有为”靠哪家?一、治国思想
1、秦:法家
2、汉初:无为
3、汉武帝:有为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汉武帝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理解历史 ——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天 人 感 应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探究问题3 :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特点:◆实质: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二、新儒学:董仲舒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3、三纲五常
特点:外儒内法
本质:文化专制 三、儒学成为正统1、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①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五经”)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郡县设立学校) 四、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兴办太学图为北京的国子监牌楼。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
2、起用儒者参政
3、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重点回放内容:形式:本质:作用:一统二独权神授,
三纲五常为美德 正统&主流 文化专制 外儒内法 新儒学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问题探究选择题练习,请准备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提醒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C 无为而治A 人定胜天 B 君权神授D 仁政思想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3、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知识拓展题BC3、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