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翘(qiào) 龟裂(jū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
B. 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C. 缄默(jiǎ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
D. 赌注(dǔ)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B. 难逃扼运 却难逃 海枯石烂 五彩斑斓
C. 束手无策 如法炮制 难以置信 戛然而止
D. 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气息奄奄 变化多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 《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 《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6.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有人说,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⑤②①③⑥④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7.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多年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的常委们各个神情严肃,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②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至6.4℃,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
③“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2008年386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
④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
⑤努力去研究和发展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让我们都关注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吧!此非“杞人忧天”,实乃“先天下之忧而忧”!
8. 请在原文中找出一句话说明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9. 文段③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0. 文段②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试分析其中一种作用。
11. 本文给你带来怎样启示,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2.0
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
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
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
(节选自《读者》,有删减)
12. 在潘云鹤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
13. 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14.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糯米饺
卓国志
①我的老家霞浦,是福建东北部的一个沿海小城。东南沿海的冬夜,有着和北方不一样的味道。辽阔海面吹来冷风,带着水汽直往衣服里钻,无垠夜空中的星似乎都泛着清冷。
②夜里八九点,在霞浦的城里乡下,家里会生火起灶做起糯米饺。不同于北方的白面饺子,糯米饺是用糯米做的,形状接近于饺子,而个头儿大几倍。
③以前,糯米是自家田里收的,自己磨粉。自家没种糯稻的年份,母亲就去本村乡亲那里分几斤。老家村子开门见海,地少人多,能种稻子的田少,糯米也就产得少了。
④糯米在市上是好卖的,家家都需要些。酿几缸米酒,晚归后温一碗,村人美其名曰“辛苦干,快活吃”。有客人来时最热乎,红脸粗声了还嚷着再来两斤。办个喜宴上盘糯米蒸螃蟹,过年打糍粑蒸年糕,拗九节煮红糖糯米饭敬老人,端午节包几吊粽子,祈福祭祖少不了打成长条形的糯米粿。
⑤以前在冬至这天,家家要吃糯米饺。那时正餐还不能保证有米饭,锅里常常是地瓜米掺大米。白汽蒸腾掀起锅,翘头翘尾的地瓜丝下,掩着星星点点的白米饭。母亲把稀罕的一点白米饭,给了父亲和孩子们吃,自己全吃地瓜米。地瓜米不耐饿,母亲说,家里的全劳力吃点米饭才有力气干活儿,孩子们长身体,也得吃点。
⑥正餐都窘迫,零食就更没有了。母亲往往借着冬至节气,一口气做上可吃三四天的糯米饺,让全家人尤其是孩童们解解馋。夜里煮着吃,次日早晨蒸着吃。冬天天冷,母亲把做好的糯米饺用簸箕装着,桌柜里、房梁下、厨壁上一挂,一时半会儿坏不了。
⑦做糯米饺时,母亲和一家人都很认真细致,父亲干活儿会早些回,小孩出去玩也会早早归拢到灶台前。
⑧包糯米饺,皮是用不着酵母发的,就用糯米粉和着清水揉、搓、捏。母亲拎起最大那口锅的木头锅盖,平的一面朝上,往两条长凳上“啪”的一扣,舀上几盆粉,一点一点地往里加温水,边加水边揉搓。她手臂左右抱推,前后揉压,“咔嗒、咔嗒”,那锅盖、凳子好像都在糯米粉团柔软的力量驱使下,合奏着夜里的温馨曲。
⑨摇摆揉搓许多遍后,粉就抱成了团,软硬适中有弹性,然后再掰开揉搓成圆柱形的条,一段一段拧下来用手捏成皮。捏皮时全家老小都爱干,各人手艺有生熟,有的捏太厚了,咬一口皮的里子还是生的,皮太薄的在锅里翻滚几个跟头,馅就散到汤里了。起锅时,端着碗筷围在热气升腾的灶沿,一边眼巴巴盯着锅里,一边取笑打趣:谁包的谁吃。但总是母亲把这些露了馅的“残次品”暗自盛在了自己的碗里。
⑩做这糯米皮也是需要些功夫的,水加多了太软捏不出皮,水少了粉团抱不紧实,散了形,新手非得失败几回才能找到点门道。我也试过两回,水多了加粉,粉多了添水,反反复复,双手沾满黏糊糊的湿粉就是不成团,越揉越着急,越急越不成。母亲在一旁说:“心不要急,还是我来吧。”母亲揉粉团是又快又有力,加水和揉搓速度恰到好处。看着母亲劳作,我心想:老话说得好,真的是流多少汗吃多少饭啊,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拥有的收获。
包上做好的馅,下锅清水煮或用蒸格蒸熟。馅有花菜猪肉馅、萝卜丝红糖馅、花生碎拌白糖馅……咸甜皆宜。常见的食材经母亲的手搭配融合在一起,却能生出满足各人口味的好滋味。我最爱花菜猪肉馅,花菜剁成末,半肥瘦的猪肉切成细细的丁,锅里放猪油烧热,花菜和猪肉下锅翻炒,加点盐,放点清水防止花菜烧焦,熟了撒下葱末,起锅,味精都不要。做萝卜丝红糖馅还得讲技巧,萝卜丝要拧干水,才能吃进红糖水。吃的是萝卜丝,馋的是红糖味。即便是最简单的原料,没有母亲勤劳巧手的操持,也难有最甜的满足。
现在生活越来越殷实,街上的小吃、零食十分丰富,但在我心里,最惦念的还是那糯米饺。
16.本文主要在回忆儿时的美食——糯米饺,为什么先要写糯米的来源及其他由糯米制作的食品?
在回忆糯米饺的制作过程中,作者详写了制作糯米皮的过程,略写了馅料的制作和吃饺子时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安排?
18.有同学认为“糯米饺”这个题目太单调了,他建议把文章题目改成“母亲的糯米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作文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在主持人董卿的赞许声中,《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一路过关斩将的陈更夺冠后忍不住哽咽,直言是很多诗友和青少年给了自己支持,“如果我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多做一点点事情,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诗词的美好,我都觉得是美好的。”
第四次参与节目,她曾自陈参赛只为享受过程,邂逅更好的自己。对此,在决赛现场,北师大教授康震也忍不住调侃她:
“频率很高,热情很高,非常专一,永远都来。”
陈更的故事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
B 2.C 3.B 4.C 5.C 6.C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8. 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
9. 不能。因为“近”字从时间上作了限制,去掉后句子意思为二氧化碳浓度超过65万年,太绝对,与实际不符。这样表达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 作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例:作引用,引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俗语,说明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对地球环境漠不关心,只顾眼前利益,自私自利。作比较,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态度进行比较,得出对地球环境漠不关心、自私自利。列数字,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地球平均气温上涨的速度之快。
11.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2. 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或大数据智能研究可以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人脑与电脑联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13. 不能删去。“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范围,如果删去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 举例子。列举了多种疾病,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各种疾病起预防或者阻断作用(或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15. 【示例一】会控制人类。如果不加以恰当管理,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违背我们人类的意愿,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干扰,甚至可能终结人类文明。因此,我认为AI会控制人类。【示例二】不会控制人类。人类已经制造并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人类一定能有效地驾驭它们。因此,我认为AI不会控制人类。
16.示例:通过交代老家糯米产量的少来突出糯米饺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通过写其他糯米食品表现“我”对糯米饺及全家人在冬至一起包糯米饺的印象最为深刻。
17.示例:在糯米饺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做糯米皮是最花工夫、最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曾经的失败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我”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了关于生活的启示;“母亲”揉糯米粉团的熟练充分写出了“母亲”的能干,让“我”佩服不已;全家捏皮,互相打趣的场景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趣味,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印象深刻的。
18.示例一:不同意。整篇文章以写糯米饺为主线,此处“糯米饺”一语双关,既指食物饺子,也饱含着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作者想通过“糯米饺”这一事物折射出贫苦年代家庭的温情,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用“母亲的糯米饺”做题目使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所“缩水”。__示例二:同意。文章以糯米饺为媒介,通过“母亲做糯米饺”,用大量篇幅写母亲的回忆,继而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因此题目可以改成“母亲的糯米饺”。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