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乡愁
余光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3、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播放朗读)
二、知人论世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
(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学生齐读)
四、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母子: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小小的年纪便做了流亡的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的取信栏,我每天去看两次,排着长队,紧着心弦,寻找母亲那熟悉的字迹.要多少次失望后才能收到一封信.于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背于心.小小的邮票有一个圆圆的邮戳,小圆圈内的城市呀,那里有我的母亲,有我的家!夫妻:美国的冬夜如此凄冷,寒风无情的撞击窗棂.我紧纂着那张回程的船票,盼望着归期的来.我的家乡,我那朝思暮想的新娘,你睡了吗?你是否和我一样在回味我们两小无猜的童年时光?闭上眼,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中浮现.临行前,你帮我整理行装,把每一件衣服都看了又看,生怕扣掉了,开了线!就让我把对你的思念留在这一张小小的船票上吧!丧母:我急急地赶回来,却还是晚了 ,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哪, 是你,拉着我的小手逃过了南京大屠杀,躲过了重庆的大轰炸.而如今,一方小小的坟墓,阴阳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泥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母亲的慈魂呀,你是否踏上了回乡的路?回到了那个江南的小镇?家国:人过中年以后,落叶归根的愿望更加强烈.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入梦来,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乡愁难谴.翻开中国地图,神游太湖,看看蒋山青,秦淮碧,想想昔年那里美丽的表妹……可这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还薄,可就是涉不过去,涉不过去呀!)
3、量词和叠词的用法好不好?为什么?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很小很轻的物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后来-------坟墓----丧母之哀
现在-------海峡----恋国之思
五、类文阅读
故乡的歌 /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六、拓展延伸:说一说有关乡愁的诗或句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六、作业
仿写: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
板书: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亲情爱情
后来-------坟墓----丧母之哀
现在-------海峡----恋国之思 思国忧国
托物言志 逐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