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 大雁顺着弯曲(qū)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shòu)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D.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qiào)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xī)大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 宽恕 相得益章 陨石 洗耳恭听
B. 愕然 无可质疑 寒噤 消声匿迹
C. 烦燥 天衣无缝 农谚 慷概淋漓
D. 祷告 迫不及待 翩然 一拍即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C.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3日至5日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 “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刚刚新转校来的学生。
5. 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语意连贯、构成排比。
大自然的四季是有灵性的,细细品味,能品出各种不同的色调。春天,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嫩绿;夏天,有“小麦覆陇黄”的金黄;秋天, ;冬天, 。
6.名著阅读。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 (填人名)。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旦”现指“早晨”,“望”特指“农历每月十五”。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卿”“孤”“阿蒙”“大兄”都属于他称。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会让我们面对一些诱惑。对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辨识能力。为此,学校正在组织“科学技术与青少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设计两个选题。
(2)下面几则材料摘自学校某班讨论会的发言,请你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归纳出他们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同学甲青少年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同学乙网络的互助性培养出众多“网上雷锋”。国内外关于互联网上紧急救助的动人事例屡见不鲜。前不久报上登载了一则消息:一位职业青年的妻子剖腹产后,手术伤口感染,医院治疗后没有效果,他就在网上发布求救信息。时隔不久,他就收到了来自众多网民的电子邮件,有的是有这方面经历的人,有的是职业医师,还有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向他提供解决方法,即使一些门外汉也热情地告诉他可以在哪里获得帮助。后来他根据网友们提供的信息,与医院探讨出治疗方案,解除了他妻子的痛苦。
同学丙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
同学丁网络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现象也值得人们重视。据调查,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青少年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
他们谈论的话题是:
(3)考试临近,学习越来越紧张,不少家长决定将家中的电脑锁起来,禁止孩子再用电脑。对此孩子们有不同的看法。在与家长沟通中,你认为说话不得体的是
A.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的苦心,但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玩电脑游戏可以使大脑放松,对下一步的学习是有利的呀!还是不要锁电脑吧?
B.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武断?是不是不相信你们的孩子呢?你们把我当贼防范,真是令我太失望了。
C.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是担心我抵制不了电脑游戏的诱惑。不过,你们应该相信我能科学地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不会拿中考当儿戏的,再说了,有时我也需要上网查找复习资料呀,你们锁了电脑我会很不方便的。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D.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担心我抵制不了电脑游戏的诱惑才锁电脑的。不过,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能否在周末给我一点放松的时间呢?我也需要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月份牌)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删改)
9.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12.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能喷冰的“火山”
①随着一声巨响,土地猛烈震动了起来。阿胡那火山开始喷射了。这个庞然大物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30千米左右,大小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这次突然的爆发,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
②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奇妙之处:阿胡那火山喷出的不是赤红的岩浆,竟是白色的冰岩浆,这种含冰、水、氨、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推力射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当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
③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原因就是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而是矮行星谷神星上唯一一座圆顶形状的冰火山。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垂直的条状结构。
④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者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的火山很相似,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放出四处流淌的液体。但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观。
⑤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密度和压力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的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气泡会释放大量的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⑥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
⑦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的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的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出来,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⑧不过,虽然冰火山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13.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冰火山与火山的不同之处。
15.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7.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①__________________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③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1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20.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 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 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21. 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三、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A 2.D 3.A 4.C
示例: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白
(1)《傅雷家书》 傅雷 (2)示例:严格、严谨、循循善诱、以身作则。
D
8、(1)【示例一】手机进校园的利弊【示例二】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影响
(2)网络的利与弊。
(3)B
9、示例:“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二十四节气”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
10.示例:本段写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从而引出说明对象——“二十四节气”,从热点事件写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读者阅读。
11、示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夏至和冬至的具体时间,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
12、示例:“至今”限制时间,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在农业生产上我们还遵循着许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从而说明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示例:①描写阿胡那火山喷发时“地动山摇”的情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生动形象地交代说明对象。③引出下文对冰火山喷发原理的介绍。
14.示例:①冰火山存在于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火山存在于地球上。②冰火山主要由冰壳构成,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③冰火山喷出的是白色冰岩浆(冰冻沉积物),火山喷出的是赤红的岩浆。
15、示例:作比较,将冰火山和地球火山作对比,详细介绍说明“冰火山”。
16.示例:不能,“可能”表猜测,说明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有可能会成为永远的死火山,如果去掉,太绝对化了。“可能”这个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不能删除。
17. ①. ①开始学琴 ②. ②辛酸痛苦 ③. ③放弃学琴 ④. ④“感激”或“感谢”
18. 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
19.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20. BD
21. 第一问:“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第二问: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也很可能酿成悲剧,是不可取的。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