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生物早读背诵核心知识点
1.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土豆)、玉米胚、甜菜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2.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来自宿主细胞,但模板来自病毒。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意义是能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4.捕鱼时会使数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利于鲤鱼种群数量的恢复。 5.食物过咸时引起渴觉的过程: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渴觉
6.①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每个单体均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多个单体连接构成多聚体,没有生命。②细胞骨架由蛋白质构成,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③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④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7.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8.以玉米为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赖氨酸。
9.食盐作用下蛋白质析出,其结构不发生改变。为什么吃熟鸡蛋易消化?因为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所以吃熟鸡蛋易消化。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时更加努力是为了防止前功尽弃!稳住,加油!
达到烂熟!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用心做!重复是学习之母!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研究,单独观察各自作用。 6.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实了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7.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8.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有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9.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10.在遗传物质为DNA的生物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1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质量分数为8%盐酸作用:①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染色剂是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观察时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植物材料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打卡第56天
打卡第57天
打卡第57天
1.伴X隐性遗传的判断依据是双亲正常子病(无中生有),女病其父其子必病;遗传规律为男患多于女患,具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2.伴X显性遗传的判断依据是子正常双亲病(有中生无),男病其母其女必病;遗传规律为女患多于男患,具连续遗传现象;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3.常染色体遗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白化病是常隐。 4.若调查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若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时最好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5.人类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和Y)共24条。 6.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7.基因突变的准确描述是: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8.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的表述是: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注意与普遍性区分开。
9.基因重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①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②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基因工程;④转化。
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决定多种性状。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背必修二课本84页变异的总结。
3.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4.基因突变既可以由环境因素(物、化、生)诱发,又可以由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5.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易位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6.染色体数目变异则包括个别染色体增减、染色体组成倍增减。
7.染色体结构改变的实质是: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8.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9.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只要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叫单倍体。
10.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孰能生巧,守正出奇,久久为功!稳住才能赢!
打卡第58天
①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加倍。②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如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③卡诺氏液可固定细胞的形态。④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如青霉素高产菌株。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⑦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⑧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⑨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间不能相互交配或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⑩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共同进化。⑾隔离的实质是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⑿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⒀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⒁物种形成三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⑴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种子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⑷动物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是色氨酸。⑸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和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促进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⑹课本P54各种激素的合成部位。P48植物激素的概念⑺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 > 芽 > 茎,幼嫩细胞>衰老细胞。⑻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有较大差异。⑼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单侧光照射引起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浓度高,导致背光侧生长快。
打卡第60天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在合成有机物时的主要区别: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利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利用的是光能,后者利用的是体外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化学能。2.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食草动物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3.核孔的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5.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6.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0.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内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
打卡第61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课本和基础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掌握熟练是成绩的保证!
1.细胞膜三功能:必修一P42 2.核仁功能:必修一P53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两条途径:必修二P69-70
4.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5.标记基因的作用: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6.DNA连接酶分为E·coliDNA连接酶(连接黏性末端)和T4DNA连接酶。 7.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四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使目的基因①稳定存在并可遗传②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8.PCR①原理:DNA双链复制②冷却的目的:使引物结合的互补DNA链上。③前提: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9.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中的T-DNA中,利用了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特点。10.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是否转录用分子杂交技术;是否翻译或是否导入成功用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均可通过是否有杂交带出现来判断。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的方法举例:抗虫的接种实验。11.载体的种类: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12.选三课本P27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概念
打卡第62天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愈伤组织是具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2.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①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去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③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用聚乙二醇(PEG)诱导。④原生质体成功融合标志:再生出细胞壁⑤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动物细胞培养①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②现象: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③使用10代以内细胞原因: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或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④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无菌处理,添加抗生素,以防杂菌污染。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营养: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温度:36.5℃+0.5℃;pH:7.2~7.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CO2维持培养液pH。
打卡第63天
注:今天一共两张PPT,时不我待,大家撸起袖子加油背!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2)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3)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4)流程:采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Ⅱ中期,去核(方法:显微操作)[注:用卵母细胞原因:①营养物质丰富;②体积大,易操作;③含有激发细胞核全能性的物质];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胚胎移植;生出与供体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幼体。
6.动物细胞融合①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②诱导融合方法:聚乙二醇诱导、灭活的病毒诱导、电激等。
7.单克隆抗体①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②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③制备过程:对注射特定的抗原免疫小鼠提取B淋巴细胞;培养骨髓瘤细胞并提取;促使两者细胞融合;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出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对它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可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打卡第63天
1.精子变形时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尾。2.精卵相遇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屏障是卵细胞膜反应。3.囊胚的内细胞团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4.用促性腺激素可做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处理。5.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常用获能方法有培养法(放入获能液)和化学诱导法(放在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6.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即到减Ⅱ中期)的卵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受精溶液完成受精。7.胚胎移植、检查、分割要选桑椹胚或囊胚阶段。8.胚胎移植①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繁殖能力。②生理学基础及意义: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可能;受体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可能;可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③移植方法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9.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可体外诱导分化成组织器官。10.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打卡第64天
打卡第65天
脚踏实地,争分夺秒,立志凌绝顶!心专意恒,你追我赶,破浪展雄风!
1.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来自宿主细胞,但模板来自病毒自身。2.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是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结构基础。3.起始密码子是翻译的起始部位,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是启动子(基因的首端,起始转录)。4.血糖的三大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三大去路:氧化分解(主要);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5.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7.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点。8.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9.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剩下时间背校一模卷子上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