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相关的语言,了解作者。
2.能基本赏析诗词三首。
教学重难点
能基本赏析诗词三首。
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本课要点
1.进一步了解李白。
2.背诵《行路难》(其一)并加以赏析。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整体感知
1.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2.整体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小结: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太公、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作者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神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作者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作者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作者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意
(2)老师评点强化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小结:《行路难》(其一)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作者心头的郁抑不平来写作者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待了作者惆怅的原因。七、八句写作者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闲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君命,实现“安黎元”“济苍生”的宏愿。“行路难……今安在 ”是作者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发生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最后两句展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信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三、合作探究
1.前四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了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写了作者的心绪茫然。
2.“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作者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什么?
明确: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小结:作者是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被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姜太公、伊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自比姜太公、伊尹,自信终将有为。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尽管前路障碍重重,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6.本诗的主旨什么?
明确: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
四、课堂小结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于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五、布置作业
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查找相关资料,基本理解诗意,并能背诵。
第2课时
本课要点
1.进一步了解刘禹锡。
2.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加以赏析。
一、情景激趣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以“轻薄桃花”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去当刺史。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本诗再次引起执政者的不悦,刘又遭贬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两人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自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2.整体理解
首联:长期遭贬,凄凉沦落。
颔联:怀念故友,世事全非。
颈联:自己沉沦、新贵得势。
尾联:好友赠诗,振奋精神。
3.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借“烂柯人”这个典故,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抒发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补充资料: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上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作者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谪居他乡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贵们,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一定要被新生事物代替的真理,我们应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为真理而战斗的精神。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有对自身遭遇的辛酸、愤慨,有对当朝权贵的嘲讽、愤激,有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态度。
首联中用“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作者自己的辛酸;颔联借叙事抒情,表达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悲痛怅惘之情。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愤激之情。尾联借叙话抒情,表现了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作者的情感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人以莫大的启迪、鼓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练习。
2.背诵《水调歌头》,基本理解大意,列出不懂之处。
第3课时
本课要点
1.进一步了解苏轼。
2.背诵《水调歌头》,并加以赏析。
一、情景激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词歌头》等。特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备受后人推崇,《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已达6年之久,无缘相会,时值中秋怀之。写此词时,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苏辙分别。
二、整体感知
1.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朱阁(ɡé) 绮(qǐ)户 婵(chán)娟 宫阙(què) 琼(qióng)楼 不应(yīng)有恨 不胜(shēng)寒
2.整体理解
上阕:望月(写景)情景
下阕:怀人(抒情)交融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三、合作探究
1.从这首的词的从小序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作词时间、当时情形及缘由。
2.词以把酒问月开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苦闷。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上宫阙的什么情感?
明确:向往之情。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
明确:矛盾心理。
5.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
明确: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6.上阕的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无眠”?
明确:承上启下。
想念弟弟,不得志。
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出了作者的什么语气?
明确:责备,埋怨。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豁达。
10.你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体味到了什么?
明确:对他人的良好祝愿。
11.背诵全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12.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名句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明确: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或圆或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唯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四、总结固趣
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