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九上第四单元《有机物》达标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2.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最常见的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四种物质中乙、丙是有机物
D.丙属于氧化物
3.用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假酒,因含有下列哪种物质而使人中毒( )
A.乙醇 B.甲醇 C.乙烯 D.维生素
4.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玻璃杯 B.塑料袋
C.报纸 D. 旧衣服
5.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 B.Ca C.Mg D.Fe
6.下列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的是( )
①合成纤维 ②塑料
③合成橡胶 ④残枝落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电视之星18”是第21届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它首次由从甘蔗中提取的橡胶制成,节约了资源。下列不属于橡胶性质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高弹性 B.耐磨损 C.绝缘性好 D.易溶于水
8.高分子材料中占总产量80%以上的是( )
A.塑料 B.纤维 C.橡胶 D.涂料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NaOH 溶液可以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Mg(OH)2与 CaCO3的混合物]
C.骨质疏松、佝偻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治疗
D.新装修的房间内,常用炭包(装有活性炭)来除去甲醛等有害气体
10.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12.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13.疫情三年,新冠病毒到了奥密克戎这一代,感染后大部分人都是轻症或无症。政策放开后,感染新冠轻症患者并不需要使用特殊治疗,若发热可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
D.一个布洛芬分子中有9个H2分子
14.下列有关“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单质中一定只有一种元素
C.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D.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15.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6.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国旗都是崭新的,换下来的国旗进旗库保存后还将发挥更重大“使命”,比如被博物馆收藏、赠送给学校、单位,或者是覆盖在烈士、伟人的遗体或棺椁上。
(1)国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亚纺布料,又称涤纶布。涤纶属于 (选填“天然”或“化学”)纤维。
(2)国旗旗杆上的滑轮为 ,它的作用是 。
17.《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21*cnjy*com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 。
(3)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 +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18.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最简单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 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19.周末,小科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猪肉、鲫鱼、牛奶,准备做一顿午餐。
(1)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 (填“天然高分子”或“有机合成”)材料。
(2)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你会建议小科再采购食材 (A .鸡蛋
B .豆腐 C .青菜)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
A.增加超市的利润 B.减少“白色污染”
20.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 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21*cnjy*com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 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 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C2H6]的元素有 种,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丙烷[C3H8]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烧绿叶蔬菜时,经常会出现绿色变褐色,其主要原因是叶绿素生成暗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叶绿素虽然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更容易取代,生成脱镁叶绿素,某些盐(如氯化钙、氯化镁)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叶绿素变色。
(1)叶绿素的化学式C35H74O5N4Mg,叶绿素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烧绿叶蔬菜时,为防止变色应尽量不用 ;(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
C.食用苏打粉(碳酸钠)
2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84”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医用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N95口罩实际上就是用聚丙烯无纺布SMMMS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 →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4.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叫热塑性)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⑴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其转化机理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种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⑴上述转化过程需要用到某种“缓冲液”,以维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试剂遇纤维素呈蓝色,葡萄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⑴【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 .
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 ,时间为30分钟.
步骤三: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纤维素液,然后同时置于60℃(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的水浴中保温,时间为10分钟.
步骤四: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适量斐林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⑵请回答下列问题:
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步骤一: .
步骤二:
.
(2)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当观察到 ,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26.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学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对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 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解答题(共20分)
27.(8分)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分子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在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出处:21教育名师】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 碱”“盐” “有机物”)
(2)写出两点核黄素分化学性质 。
【版权所有:21教育】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请列式计算)
28.(5分)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名航天员平均每天要消耗约0.8 kg的氧气,请计算一名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29.(7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B
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再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这就是置换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方程式配平,然后确定分子个数比值;
(3)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根据图片得到:3H2+CO2CH3OH+H2O.
A.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壁为3: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丙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3.B
根据工业酒精中含甲醇分析。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用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假酒夫使人中毒;【来源:21·世
故答案为:B。
4.A
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A、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报纸为天然纤维,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旧衣服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青蒿素属于有机物,则一定含有碳元素;
故选A。
6.C
根据有机合成材料,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分析。
①合成纤维、 ②塑料、③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
故选C。
7.D
根据橡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橡胶具有高弹性、耐磨损,绝缘性好等性质,但是它不溶于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8.A
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比例分析解答。
在高分子材料中,塑料占总产量的80%以上,而纤维、橡胶等不足2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B
(1)根据塑料的特点分析;
(2)根据酸的性质分析;
(3)根据病症的原因分析;
(4)根据碳的吸附性分析。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NaOH 溶液与水垢不反应,而稀盐酸可以与水垢中的Mg(OH)2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镁,和CaCO3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因此可以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骨质疏松、佝偻病患者的身体极度缺钙,因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治疗,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新装修的房间内,常用炭包(装有活性炭)来除去甲醛等有害气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2·1·c·n·j·y
10.B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的了解和认识。
由信息可知,硫化程度越高,则橡胶制品就越硬,而橡皮筋、汽车外胎、普通气球、医用乳胶手套中,最硬的是汽车外胎;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11.D
(1)可再生能源为来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能、地热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根据可燃冰的知识分析;
(3)根据乙醇的制取知识分析;
(4)如果氢气不纯,那么点燃后会发生爆炸。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的,在短时间内无法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 nH2O,是甲烷的水合物,与二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可以利用粮食发酵制取,是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D
本题主要考察石油知识点,石油是可燃物,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燃烧着火点原理,石油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
A、石油是可燃物,容易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要节约,B不符合题意。
C、石油不充分燃烧的确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C不符合题意。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至石油着火点以下,但是石油 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1教育网
13.D
(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个数;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1-c-n-j-y
A.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2+1×18+16×2=206,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8个氢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判断;
(2)根据单质的定义判断;
(3)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判断;
(4)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A.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则单质一定含有一种元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即有新分子生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合金是由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后得到的物质,肯定是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B
根据有机物定义、甲烷的可燃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A、甲烷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燃烧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化学
(2)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1)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2)固定不动的滑轮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跟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为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国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亚纺布料,又称涤纶布。涤纶属于化学纤维。
(2)根据图片可知,国旗旗杆上的滑轮固定不动,为定滑轮,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17.(1)有机物
(2)密度比空气小
(3)Na2S
(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密度大的气体向下运动,密度小的气体向上运动,这就是气体的对流;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保持不变,据此推算空格处的化学式。
(1)根据化学式CH4可知,甲烷富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3)根据方程式 2NaOH+H2S= +2H2O 得到:2Na+2O+4H+1S=4H+2O+X,解得:x=2Na+1S=Na2S。
18.(1)有机物
(2)糖类
(1)根据甲烷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糖类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分析。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人体生活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故答案为:(1)有机物;(2)糖类。
19.(1)有机合成
(2)C
(3)B
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1)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 大米、猪肉、鲫鱼、牛奶中,大米的成分是糖类;猪肉、鲫鱼、牛奶的蛋白质;所以还应该添加C青菜,里面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AB中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
(3)宁波禁止在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该举措的意义是减少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有机合成(2)C(3)B
20.(1)①③
(2)2;4:1
(3)有机物
(1)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之外的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1)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③在 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 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2)组成乙烷的元素有碳、氢两种,乙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6=4:1;
(3)丙烷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①③;(2)2:4:1;(3)有机物。
21.(1)有机物
(2)A
(1)根据除碳酸钠、二氧化碳等外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叶绿素的性质分析。
(1)叶绿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叶绿素虽然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更容易取代,生成脱镁叶绿素,某些盐(如氯化钙、氯化镁)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叶绿素变色,烧绿叶蔬菜时,为防止变色应尽量不用酸性物质,食醋呈酸性,A正确;食盐、碳酸钠属于盐,且不呈酸性,B、C错误。
22.(1)过滤
(2)有机物
(3)NaHCO3
(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口罩可以分离空气和其中的固态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推算X的化学式。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过滤相似。
(2)聚丙烯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3)根据方程式 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 得到:2C+6H+8O+7Na+7Cl=7Cl+5Na+4H+2O+2X,解得:2X=2Na+2H+2C+6O,即X=NaHCO3。
23.(1)有机物
(2)③→②
(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含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源:21cnj*y.co*m】
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为了测量“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在氧气进入①装置前,要把发生装置A导出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除去,“塑料大米”燃烧会生成H2O和CO2,应先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通过测量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氢元素的含量,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右侧装置,造成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测量结果不准确,而B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4.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氧气(或空气);热塑性;白色污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分析;根据塑料的热塑性分析;根据塑料可造成白色污染分析。
【实验现象】由实验可知,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结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使食物变质,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防止食物腐败;【实验】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塑性塑料;【反思】⑴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要控制使用。⑵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或一氧化碳可用于燃料但有毒等。
25.(1)在试管2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80℃水浴中保温
(2)试管1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内呈蓝色
(1)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分析;
(2)根据题中所给资料中反应现象分析。
(1) 步骤一:取两支同样的试管,在试管1中加入2毫升用缓冲液当溶剂配制的纤维素酶溶液, 在试管2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
步骤二:将两试管置于 80℃水浴中保温 ;
(2) 上述实验步骤均正确,要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可观察到试管1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内呈蓝色
26.(1)C4H10
(2)碳
(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从表中所给物质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关系找出关系,再看一下物质命名与碳原子个数的关系,然后推导出物质丁烷的化学式;由表中所列数据总结出烷烃的沸点及相对密度的递变规律。
(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
(2)由表可知,烷烃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
(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1)C4H10;(2)碳;(3)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27.(1)有机物
(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21cnjy.com
(3)47
(4)MH=94x(20/376)=5g
(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核黄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核黄素的化学性质有: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17+20+4+6=47个原子;
故答案为:(1)有机物;(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47;(4)5g.
28.(1)甲烷
(2)解:设生成0.8千克氧气需要水的质量为x。
2H2O 2H2↑+ O2↑
36 32
x 0.8kg
x=0.9千克
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2H2O+CH4,结合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电解的水有一半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水的质量为0.9千克×0.5×30=13.5千克。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13.5千克的水。
(1)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需电解水的质量,最后由水循环及时间确定补充水的质量分析。
www-2-1-cnjy-com
(1)所给物质中甲烷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1)甲烷;(2) 13.5千克 。
29.(1)有机化合物
(2)无水硫酸铜变蓝
(3)
(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而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计算即可。
www.21-cn-jy.com
(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