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解答题专项训练
解答题(共8题)
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判断该地的地形属于 (类型),该类地形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米以上。
(2)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假设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3)图中C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4)图中有一条小溪,其流向为 。
(5)图中最适合攀岩的位置是 (填字母)。
2.图示意某地区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明从A地到B地观光要走 (上坡或下坡)路,到达B地感觉气温会比在A地 (高或低),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形部位名称:B ,C 。A、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D在E的 方向,D、E两地中,容易汇水成溪的是 地。
3.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暑假期间,小明全家计划去图所示景区游览。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旅行规划。
(1)为了更好地避暑,小明选择 (甲、乙、丙)聚落作为住宿地点,理由是 。
(2)小明提醒家人,平时游玩时要注意远离A-B线,因为这里是 (山体部位)。试推测夏季暴雨后这里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
(3)小明为爷爷、奶奶设计了线路①“休闲步道”,理由是: ,而为自己和父母设计了线路②"“挑战步道”。
(4)小明和父母沿“挑战步道”爬山,判断登山前行走的实际距离为(已知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 及行进方向为 。
4.某地区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 为主,乙村与丁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2)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峡谷漂流项目,选址 (①/②)更合适,原因是 。
(3)若开发攀岩项目最适合在 (⑤/⑥)处选址。地形部位⑤ ,⑥ 。
(4)改善乡村交通,整合旅游资源。计划在两个度假村内和丁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线路(③/④))中相对合理的是 。
(5)兴修水利水库a建成前,务必要做好 (甲/乙)村的库区移民搬迁工作。
(6)当地老百姓用山歌表达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拥护和喜爱—“A河弯弯向 流,脱贫致富跟党走……”。
5.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读北京市地图和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滑雪中心所在地区的地形为 (山地/盆地)。
(2)滑终点A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266米 B.1300米 C.1324米 D.2199米
(3)从安全角度看,乙丙丁三条道中,较适滑雪爱好者,坡度较缓的赛道是 ,判断理由是 。
(4)图中虚线B表示山体的部位是 。
6.【地理研学】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利用国庆假期到山区开展了一次确学实践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路线选择
(1)同学们的目的地是大青山,说出大青山在火车站的方位,并估算大青山的海拔范围。
(2)同学们若选择沿河而上,应沿图中①路线还是②路线行走
探究二文化寻踪
同学们要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想提前了解古庙相关信息。
(3)站在古庙能看到李村吗 为什么
探究三增强技能
学习地理,更要增强生存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某小组要体验徒手攀岩,①②③三条路线中,要选择哪条路线
(5)某小组同学在下山时迷了路,有同学提议沿着溪流方向走。这个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7.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B ,D 。
(2)图中各字母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3)C点的海拔高度是( )
A.750米 B.900米 C.985米 D.1050米
(4)同学们为当地旅游业出谋划策,建议在图中 处可开发攀岩,两组同学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爬到山顶C,对比发现从A点出发的同学更省力,原因是 。
8.读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 ;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3)图中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 米。
(4)从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可判读出:其地形类型以 为主。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二是等高线 (密集或稀疏)。
(5)图中甲村和乙村聚落形成的自然优势条件主要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1) 山地 500
(2) 100 3
(3)300
(4)自西北向东南
(5)B
2.(1) 上坡 低 丘陵
(2) 山顶 鞍部 50
(3) 西北 D
3.(1) 丙 丙处海拔高,气温低。
(2) 山谷 洪涝灾害
(3)此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4) 3.5千米 东南方向
4.(1) 山地 4
(2) ②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易形成河流,可开发峡谷漂流项目
(3) ⑥ 鞍部 陡崖
(4)④
(5)甲
(6)东
5.(1)山地
(2)A
(3) 丁 等高线稀疏
(4)山脊
6.(1)东北方;550-600米之间。
(2)①
(3)不能。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
(4)②
(5)可行,河流下游是平原,有人居住。
7.(1) 山脊 鞍部
(2)E
(3)C
(4) F A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B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8.(1)山脊
(2) 自东向西 1.5
(3)1 000
(4) 山地 密集
(5)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