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期末质量检测六年级科学试卷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河里的石块很多都是形状圆滑,其原因是( )。
A. 生物风化 B. 河水冲涮 C. 温度变化
2. 苹果适用在北方栽种,香蕉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其中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 水 B. 温度 C. 空气
3. 每个食物链中排在最前面的是( )。
A. 微生物 B. 植物 C. 动物
4.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煤 C. 风
5. 馒头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说明馒头里含有(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6. 将烧热的岩石放在冷水里,反复做几次,会发现岩石会破碎。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对岩石是有影响的。
A. 水的溶蚀 B. 植物生长 C. 温度变化
7. 下列动物具有冬眠习性的是( )。
A. 大雁 B. 老虎 C. 蛇
8. 农历初三、初四我们有可能看到的月相是以下( )项。
A B. C.
9. 运动中的汽车具有( )。
A. 热能 B. 电能 C. 动能
10. ( )发现水蒸气顶开了壶盖,从中受到启发后改进了蒸汽机。
A. 焦耳 B. 法拉第 C. 瓦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动物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环境中形成的。
12.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3.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__________做燃料冶炼铁,利用__________做燃料煮盐。我们萍乡一向被称为__________城。
14. 电表的计量单位是“度”,1度电即__________千瓦时。
15. 下图是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请分别填出图中序号所指的器官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这些器官会分泌各__________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在______中被吸收的。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6.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 )
17. 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成功地运用了酸性液体溶蚀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
18. 煤是地球上的植物埋在地底下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植物是生生不息的,所以煤也是可再生资源,我们永远不愁没煤烧。( )
19. 地表变化都是地球自身内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人类活动无关。( )
20. 为了多产粮食,我们应该尽可能围湖造田,以增加耕地面积。( )
21. 俗语“月有阴晴圆缺 ”意思是说,月亮在晴天是圆圆的,如果是阴天就会是缺的。( )
22. 电表和手表一样,只要开启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走动。( )
23.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这些土壤有可能是带水的泥糊,岩石里有可能有动物化石。( )
24. 为了健康,我们平时吃饭时要吃得快吃得多。( )
25. 太阳能收集板最好采用深色的,更有利于吸热。( )
四、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每线2分,共16分)
26. 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
唾液 启明星
金星 淀粉酶
地热 地动仪
张衡 清洁能源
27. 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
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叶片大且密
沙漠植物 植物根部能适应潮湿的环境
寒带森林 植物矮小、叶小、根系发达
湿地植物 叶细且尖
五、简答题 (10分)
28. 社区要对家居老人进行地震安全教育的讲座,假如你是主讲人,你打算如何指导爷爷奶奶们自我防护?
六、综合题 (14分)
仔细读图,回答问题。
29. 图中同学们正在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 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B. 土壤成分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C. 植物对土壤的腐蚀作用。
30. 我们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31.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
32. 土壤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湘东区期末质量检测六年级科学试卷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河里石块很多都是形状圆滑,其原因是( )。
A 生物风化 B. 河水冲涮 C. 温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河里的石块很多都是形状圆滑,是流水的冲刷作用形成的。
2. 苹果适用在北方栽种,香蕉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其中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A. 水 B. 温度 C.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北方与热带地区温度相差大,香蕉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苹果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温度。
3. 每个食物链中排在最前面的是( )。
A. 微生物 B. 植物 C. 动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4.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煤 C. 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5. 馒头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说明馒头里含有(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馒头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说明馒头里含有淀粉。
6. 将烧热的岩石放在冷水里,反复做几次,会发现岩石会破碎。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对岩石是有影响的。
A. 水的溶蚀 B. 植物生长 C. 温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即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将烧热的岩石放在冷水里,反复做几次,会发现岩石会破碎,这是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7. 下列动物具有冬眠习性是( )。
A. 大雁 B. 老虎 C. 蛇
【答案】C
【解析】
【详解】冬眠是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自然界中具有冬眠习性的动物有熊、青蛙、蛇等。大雁会迁徙;老虎不具有冬眠习性。
8. 农历初三、初四我们有可能看到的月相是以下( )项。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农历初三、初四的月相是新月,A选项符合题意。
9. 运动中的汽车具有( )。
A. 热能 B. 电能 C. 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运动中的汽车具有动能。
10. ( )发现水蒸气顶开了壶盖,从中受到启发后改进了蒸汽机。
A. 焦耳 B. 法拉第 C. 瓦特
【答案】C
【解析】
【详解】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他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动物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环境中形成的。
【答案】 ①. 冬眠 ②. 迁徙 ③. 换毛
【解析】
【详解】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生活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12.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答案】 ①. 蛋白质 ②. 淀粉 ③. 脂肪 ④. 盐类 ⑤. 维生素 ⑥. 水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除了前三种还有无机盐、维生素、水等。将去皮的花生、瓜子在白纸上来回摩擦,会发现纸变得透明,可见花生、瓜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将头发在火上烧,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可以推测出头发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在米饭、馒头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可见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13.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__________做燃料冶炼铁,利用__________做燃料煮盐。我们萍乡一向被称为__________城。
【答案】 ①. 煤 ②. 天然气 ③. 煤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都是有限的,每年平均开采的数量都比较大,可供开采的时间比较短,启示我们要节约能源,不能随意浪费,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炼铁,利用天然气做燃料煮盐。萍乡一向被称为煤城。
14. 电表的计量单位是“度”,1度电即__________千瓦时。
【答案】1
【解析】
【详解】电表计量单位是“度”,1度=1千瓦时。一度电可以供功率为1000瓦的用电器使用1小时,或者可以供100瓦的用电器使用10小时。
15. 下图是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请分别填出图中序号所指的器官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这些器官会分泌各__________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在______中被吸收的。
【答案】 ①. 食管 ②. 肝 ③. 胃 ④. 大肠 ⑤. 小肠 ⑥. 消化液 ⑦. 小肠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图中的消化器官是.①食管,②肝,③胃,④大肠,⑤小肠,这些器官会分泌各种消化液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6.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 )
【答案】√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等,可知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
17. 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成功地运用了酸性液体溶蚀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
【答案】×
【解析】
【详解】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2000 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的时候,采用了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18. 煤是地球上的植物埋在地底下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植物是生生不息的,所以煤也是可再生资源,我们永远不愁没煤烧。( )
【答案】×
【解析】
【详解】煤是地球上的植物埋在地底下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地球资源特别是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应该节约使用。题目说法错误。
19. 地表变化都是地球自身内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人类活动无关。( )
【答案】×
【解析】
【详解】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引起地表变化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自然的力量、人类活动,题目观点错误。
20. 为了多产粮食,我们应该尽可能围湖造田,以增加耕地面积。(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表变化是由于地质作用和人力作用。人力作用就是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不适宜的地表进行改造,达到适宜的活动,如开垦梯田、开山修路、开凿运河、围湖造田等。围湖造田能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弊大于利。
21. 俗语“月有阴晴圆缺 ”的意思是说,月亮在晴天是圆圆的,如果是阴天就会是缺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俗语“月有阴晴圆缺”是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语句,表明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不同。
22. 电表和手表一样,只要开启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走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电表是电能表的简称,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电能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电表没有电能使用,电表是不走动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这些土壤有可能是带水的泥糊,岩石里有可能有动物化石。( )
【答案】×
【解析】
【详解】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月球是没有空气和水分,没有生物生存的条件,所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里不会有带水的泥糊和动物化石。
24. 为了健康,我们平时吃饭时要吃得快吃得多。( )
【答案】×
【解析】
【详解】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健康,我们平时吃饭时要吃得慢吃得适度,要细嚼慢咽。
25. 太阳能收集板最好采用深色的,更有利于吸热。(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的颜色决定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太阳能收集板采用深色更有利于吸热。
四、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每线2分,共16分)
26. 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
唾液 启明星
金星 淀粉酶
地热 地动仪
张衡 清洁能源
【答案】
【解析】
【详解】唾液有淀粉酶,能够消化部分淀粉;金星就是常说的启明星;地热属于清洁能源;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27. 连线题,将有关联的事物对象连起来。
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叶片大且密
沙漠植物 植物根部能适应潮湿的环境
寒带森林 植物矮小、叶小、根系发达
湿地植物 叶细且尖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如热带雨林的植物植物高大、叶片大且密;沙漠植物植物矮小、叶小、根系发达;寒带森林,叶细且尖;湿地植物植物根部能适应潮湿的环境。
五、简答题 (10分)
28. 社区要对家居老人进行地震安全教育的讲座,假如你是主讲人,你打算如何指导爷爷奶奶们自我防护?
【答案】不能跳窗、不能坐电梯、要走逃生通道,躲在桌子下或卫生间等小面积房间墙壁夹角处;室外在空旷处,远离高大建筑物或电线等
【解析】
【详解】学习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提高防震避险的逃生技能。可以从室内、室外两个方面来做好自我防护。例如不能跳窗、不能坐电梯、要走逃生通道,躲在桌子下或卫生间等小面积房间墙壁夹角处;室外在空旷处,远离高大建筑物或电线等。
六、综合题 (14分)
仔细读图,回答问题。
29. 图中同学们正在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A. 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B. 土壤成分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C. 植物对土壤的腐蚀作用。
30. 我们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31.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
32. 土壤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
【答案】29. A 30. ①. 土壤 ②. 木(塑料) 板 ③. 草皮 ④. 盆 ⑤. 水
31. 没有植被的土壤容易被水冲走,植被可以避免水土流失
32. 保护植被,不能滥砍滥伐;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乱扔废旧电池等有害物质等
【解析】
【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29题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30题详解】
我们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有:土壤、木(塑料) 板、草皮、盆、水、水壶等。
【31题详解】
分析实验可知,没有植被的土壤容易被水冲走,植被可以避免水土流失。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我们要保护植被,不能滥砍滥伐,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乱扔废旧电池等有害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