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锦绣育才初一新生语文分班测试卷(2)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锦绣育才初一新生语文分班测试卷(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4 17:56:11

文档简介

浙江省锦绣育才初一新生语文分班测试卷(2)
一、基础(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两组是(  )。
A.屏(pínɡ) 屏蔽 屏弃 天然屏障 孔雀开屏
B.臭(chòu) 臭氧 铜臭 遗臭万年 臭味相投
C.否(fǒu ) 否定 否则 不置可否 否极泰来
D.处(chǔ) 处境 处理 处心积虑 处之泰然
E.解(jiě) 解散 押解 解甲归田 浑身解数
F.量(liànɡ) 数量 胆量 量力而为 量体裁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两组是(  )。
A.应接不暇  费尽心机  久负盛名  坚持不懈
B.穿流不息  敝帚自珍  直接了当  讳疾忌医
C.眉开眼笑  才疏学浅  心旷神怡  别出新裁
D.心平气合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莫名其妙
E.雷峰西照 豪迈气概 骄生惯养 虚张声势
F.错落有致 欲盖弥彰 真知卓见 苦心孤诣
3.把下列字的序号按照要求填入方框中。
A. 廿 B.凸 C.鼎 D.矗 E.冀 F.串
(1)按音序查字法,排列它们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的先后顺序。
(2)按数笔画查字法,排列它们在“难检字笔画索引”的先后顺序。
4.根据要求,写出表示“多”的成语,填入括号。
表示人才多(  ) 表示车马多(  )
表示读书多(  ) 表示房屋多(  )
5.下面的句子空缺处,应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满可以在这里流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但是,它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A.阻挡  挽留  吸引   
B.吸引  阻挡  挽留
C.挽留   阻挡   吸引   
D.阻挡   吸引  挽留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义项是 (  )
A.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7.选择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D.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
8.仿照例句,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一个连贯的句子。
例:我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二、阅读(40分)
9. 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10.建国54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不超过35字)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阅读朱自清的《冬天》,完成有关练习。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①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在炉子实在太高了,②总还是____(不出力,享受着父亲的劳动成果)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③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a.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b.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c.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d.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e.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2. 第一自然段“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13.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4.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作者连用两个“等着”,是为了反映?
15. 第三自然段最后五个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联系上下文,重新整理句子的顺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6.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写每个冬天的?请简要地概括
17.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先在文中划出至少三个句子,然后提炼作者笔下的冬天给你的感受,字数在15个以内。
18. 朱自清原籍是(  ),后因举家迁居的缘故,自称是(  )人。他的散文主要是以《 》为代表的表现父子、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叙事小品文,和以《 》、《 》等为代表的着力描写自然景物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
阅读短文《储蓄人生》,完成有关练习。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  ) ɡuā ɡuā zhuì dì,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  )shòu yì fěi qiǎn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  )qīnɡ nánɡ xiānɡ zhù,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  )qiè ér bù shě。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指带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9. 看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20.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    。在文中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21. 揣摩第三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写下你对这种比喻说法的理解。
22. 第四自然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   ,“更新”知识则强调    。
23. 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还可以储蓄   ,因为   。
三、作文(40分)
24. 串词写话。
围绕下面一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精美的小散文。要求:用上所有词语(词序不限),想象合理,语意连贯,字数在100左右。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25. 记叙文。(任选一题)
①亲爱的同学,读了《储蓄人生》一文,你可曾想清点一下自己的人生储蓄?在你的那份数目不大的存单上,一定记录着一笔笔你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在你的那个小小储蓄罐里,一定积存着一枚枚你特有的珍藏。你能取出一两枚与我们分享吗?
请以《在我的人生储蓄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②有人问:“‘0’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对于“0”,你是如何看的?
请以“0”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F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 屏弃( bǐng);B铜臭(xiù);C否极泰来(pǐ);D完全相同;E浑身解数(xiè);F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DF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2.【答案】B,E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A没有错别字;
B穿流不息-川流不息,直接了当-直截了当;
C没有错别字;
D没有错别字;
E雷峰西照-雷峰夕照,骄生惯养-娇生惯养;
F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BE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因受相邻字影响造成错误,因形旁混淆造成错误,因声旁混淆造成错误,因音义相近造成错误,因音形义关系错杂造成错误,因简化不规范造成错误,因笔画特别或繁复造成错误,此外,在平常的学习中药养成多积累、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3.【答案】(1)D,F,C,E,A,B
(2)A;B;F;C;E;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声母及其顺序的掌握。 A. 廿:“声母是G; B.凸 :声母是T;C.鼎:声母是D; D.矗:声母是Z; E.冀:声母是J; F.串:声母是C。按照”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可知。顺序为: D;F;C;E;A;B
(2)本题考查学生笔画的掌握。 A. 廿:笔画数为4画; B.凸 :笔画数是5画;C.鼎:笔画数是12画; D.矗 :笔画数是24画;E.冀:笔画数是16画; F.串 :笔画数是7画,故按照“难检字笔画索引”,顺序为: A;B;F;C;E;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声母及其笔画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具备的汉字知识,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作答。
4.【答案】人才济济;车水马龙;博览群书;鳞次栉比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掌握和积累。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成语的识记、积累。
5.【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阻挡:阻止,拦住;
挽留: 请要离去的人留下来;
吸引: 把事物、力量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方面来。
根据语境,第一空:小水潭挽留不了涓滴之水;第二空:小石块阻挡不了涓滴之水 ;第三空:小花草吸引不了涓滴之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6.【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语序不当,“有关”和“许多”顺序互换;
C:成分残缺,删除“在.....中”或“使”
D:成分残缺,可在“十分重视”的后面加“培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读。D:有误。主谓之间要停顿,因此“代替它们的/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句读,包含诗歌、现代语句,考生应掌握句读的一般方法,结合语句进行逐项的审读,判断句读的正误。
8.【答案】参考例句①:我们(我国)有传承文明的蔡伦纸,有辨向导航的指南针,有闻名中外的印刷术。②:我们(我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有以作品为投枪战斗不息的鲁迅。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做这种题型,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题干要求, 要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 ,如蔡伦、大禹、孔子、鲁迅、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结合对象,使用恰当的修饰语。如:①:我们(我国)有传承文明的蔡伦纸,有辨向导航的指南针,有闻名中外的印刷术。②:我们(我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有以作品为投枪战斗不息的鲁迅。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的能力。通过抓关键词、中心语、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还有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9.【答案】(1)鹳雀楼
(2)泰山
(3)黄鹤楼
(4)秦淮河
(5)西湖
(6)庐山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
(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写的,带着诗人处于青年时期的激情以及浪漫。整首诗没有出现望字,却从远望到近望,又到了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的是泰山壮观大气的景象,表达了自己有勇气攀登高山,俯视一切的壮志雄心,带着积极向上的朝气。
(3) 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于唐代诗人崔浩的《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4 )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5)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即诗人初春游览西湖,对西湖初春景色的描绘,体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6)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横着看庐山如山岭侧看如山峰,远看近看高处看山下看风景各不相同,但又都有其魅力,不晓得庐山的真面目到底应该,是怎样看到的景色才算,只因为我在庐山中啊。
据此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考生要理解诗歌,理解诗句,结合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来进行作答。
10.【答案】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信息的概括。观察图表,横向代表的是年份,纵向代表的是人均住房面积,阴影柱形代表的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白色柱形代表的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根据图形可知,随着年代的变化,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呈逐年扩大,城市和乡村相比,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图表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图形中把握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答案】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时,识记重要重点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知,这是“火烧赤壁"的情节。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很多,写出两个即可。
如:舌战群儒: (诸葛亮) 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反驳, 哑口无言.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的掌握和成语的结论。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中的成语进行积累。
【答案】12.① “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13.坐享其成
14.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
15.b c a e d
16.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17.是温暖、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
18.浙江绍兴; 扬州 ;《背影》; 《荷塘月色》;《绿》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语的运用。解答时要掌握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句,理解和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掌握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解答时要结合意思进行正确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句,理解词语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考生要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语句间的关系,进行排序。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理解题干的要求,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正确、简洁概括事件。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角度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相关的语句,理解和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要熟记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多读多记,经常性的温习,掌握牢固。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词语的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再结合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作用进行阐述。“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文中把水中翻滚着的豆腐比喻成“鱼眼睛”,用“养”字与之照应,更显恰当;“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与括号里的意思相近。故选用成语:坐享其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根据“喜欢”“眼巴巴”可知,“我们”对白水豆腐的喜欢、期望的情感,两个“等着“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
15.本题考查学生排序的能力。综观语句可知,语段是对一家四口,在台州一个冬天生活的回忆。首先承接上文“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下文回忆往事,故“b”承接上文,为首句。“c”句描写回家,看见家人时的感受,“d ”句中“也”表明该句承接“c”句,“e”补叙时间;“d”总结语言,放在段末。故顺序为:b c a e 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该句题意,找到与“冬天”有联系的文段,对相关的事件,按照“人+事件”进行归纳。
第一个冬天:根据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
第二个冬天:根据第二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与朋友夜游西湖
打三个冬天:根据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与妻儿在台州。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友情。如童年时,“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
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朱自清原籍是浙江绍兴人,后来迁居扬州,因此他常自称为“扬州人”,散文作品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答案】19.呱呱坠地、受益匪浅、倾囊相助、锲而不舍
20.亲情、友情、学识 ;中心句: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1.任何待功利性的友情储蓄,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真正的好处)的,甚至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充实:不断丰富(日积月累);更新:要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知识的学习要跟上知识变化发展的步伐,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23.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别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分论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把握文本的层次,抓中心语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分论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意思的理解。考生应理解语句中重点词语的比喻义,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词语原意的基础上,联系文本和语句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拓展阅读,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作答。
1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呱呱坠地:ɡuā ɡuā zhuì dì,指婴儿出生。
受益匪浅:shòu yì fěi qiǎn,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倾囊相助:qīnɡ nánɡ xiānɡ zhù,意思是把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助别人,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0.此题考查的文本内容的提取和概括,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作答。本题从文章的第2/3/4自然段的首句,可得到答案:储蓄亲情、友情、学识。通过签名的阐述,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
2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题干要求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考生要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仔细阅读第③段,结合前后文相关语境下分析,利息:指友情给双方带来的益处。本钱:最初建立的感情。所以语句的含义是: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回报",而且"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本题考查学生读icy意思的理解。首先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如“充实”是说知识需要"日积月累",“更新知识”则强调"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而这两个答案都是从原文中直接提取出来的,所以读懂原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储蓄”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举例,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
如:储蓄待人接物的态度,因为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别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
24.【答案】示例:昨夜天气突然大变,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顷刻大雨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今天早上微风拂面,阳光灿烂,真是一个好天气。不禁想起花园里平时打理的牡丹和芍药,昨夜的狂风暴雨会对它们肆虐成什么样子,急匆匆来到花园,碧绿柳枝随风舞动依然如故。花园里无数的鲜花依然挺立,散发出阵阵芳香,芬芳扑鼻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墨绿牡丹芍药花黑白相间独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分析与延伸:(1)先审题,这一组词都是形容词,(2)从词语中来确定先后顺序,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是对天气的描写,是按照雨过天晴的顺序;“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是对花朵的动作、香气描写、形态的描写。(3)根据词语归纳描写的主题:对雨过天晴后花朵的描写,表达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 昨夜天气突然大变,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顷刻大雨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今天早上微风拂面,阳光灿烂,真是一个好天气。不禁想起花园里平时打理的牡丹和芍药,昨夜的狂风暴雨会对它们肆虐成什么样子,急匆匆来到花园,碧绿柳枝随风舞动依然如故。花园里无数的鲜花依然挺立,散发出阵阵芳香,芬芳扑鼻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墨绿牡丹芍药花黑白相间独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词语,结合词语明确写作的主题,仔细辨析词语的词性,设定场景,运用流畅、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25.【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1 / 1浙江省锦绣育才初一新生语文分班测试卷(2)
一、基础(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两组是(  )。
A.屏(pínɡ) 屏蔽 屏弃 天然屏障 孔雀开屏
B.臭(chòu) 臭氧 铜臭 遗臭万年 臭味相投
C.否(fǒu ) 否定 否则 不置可否 否极泰来
D.处(chǔ) 处境 处理 处心积虑 处之泰然
E.解(jiě) 解散 押解 解甲归田 浑身解数
F.量(liànɡ) 数量 胆量 量力而为 量体裁衣
【答案】D,F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 屏弃( bǐng);B铜臭(xiù);C否极泰来(pǐ);D完全相同;E浑身解数(xiè);F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DF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两组是(  )。
A.应接不暇  费尽心机  久负盛名  坚持不懈
B.穿流不息  敝帚自珍  直接了当  讳疾忌医
C.眉开眼笑  才疏学浅  心旷神怡  别出新裁
D.心平气合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莫名其妙
E.雷峰西照 豪迈气概 骄生惯养 虚张声势
F.错落有致 欲盖弥彰 真知卓见 苦心孤诣
【答案】B,E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A没有错别字;
B穿流不息-川流不息,直接了当-直截了当;
C没有错别字;
D没有错别字;
E雷峰西照-雷峰夕照,骄生惯养-娇生惯养;
F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BE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因受相邻字影响造成错误,因形旁混淆造成错误,因声旁混淆造成错误,因音义相近造成错误,因音形义关系错杂造成错误,因简化不规范造成错误,因笔画特别或繁复造成错误,此外,在平常的学习中药养成多积累、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3.把下列字的序号按照要求填入方框中。
A. 廿 B.凸 C.鼎 D.矗 E.冀 F.串
(1)按音序查字法,排列它们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的先后顺序。
(2)按数笔画查字法,排列它们在“难检字笔画索引”的先后顺序。
【答案】(1)D,F,C,E,A,B
(2)A;B;F;C;E;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声母及其顺序的掌握。 A. 廿:“声母是G; B.凸 :声母是T;C.鼎:声母是D; D.矗:声母是Z; E.冀:声母是J; F.串:声母是C。按照”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可知。顺序为: D;F;C;E;A;B
(2)本题考查学生笔画的掌握。 A. 廿:笔画数为4画; B.凸 :笔画数是5画;C.鼎:笔画数是12画; D.矗 :笔画数是24画;E.冀:笔画数是16画; F.串 :笔画数是7画,故按照“难检字笔画索引”,顺序为: A;B;F;C;E;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声母及其笔画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具备的汉字知识,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作答。
4.根据要求,写出表示“多”的成语,填入括号。
表示人才多(  ) 表示车马多(  )
表示读书多(  ) 表示房屋多(  )
【答案】人才济济;车水马龙;博览群书;鳞次栉比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掌握和积累。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成语的识记、积累。
5.下面的句子空缺处,应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满可以在这里流连徜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但是,它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不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A.阻挡  挽留  吸引   
B.吸引  阻挡  挽留
C.挽留   阻挡   吸引   
D.阻挡   吸引  挽留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阻挡:阻止,拦住;
挽留: 请要离去的人留下来;
吸引: 把事物、力量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方面来。
根据语境,第一空:小水潭挽留不了涓滴之水;第二空:小石块阻挡不了涓滴之水 ;第三空:小花草吸引不了涓滴之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义项是 (  )
A.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语序不当,“有关”和“许多”顺序互换;
C:成分残缺,删除“在.....中”或“使”
D:成分残缺,可在“十分重视”的后面加“培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选择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D.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读。D:有误。主谓之间要停顿,因此“代替它们的/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句读,包含诗歌、现代语句,考生应掌握句读的一般方法,结合语句进行逐项的审读,判断句读的正误。
8.仿照例句,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一个连贯的句子。
例:我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答案】参考例句①:我们(我国)有传承文明的蔡伦纸,有辨向导航的指南针,有闻名中外的印刷术。②:我们(我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有以作品为投枪战斗不息的鲁迅。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做这种题型,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题干要求, 要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 ,如蔡伦、大禹、孔子、鲁迅、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结合对象,使用恰当的修饰语。如:①:我们(我国)有传承文明的蔡伦纸,有辨向导航的指南针,有闻名中外的印刷术。②:我们(我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有以作品为投枪战斗不息的鲁迅。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的能力。通过抓关键词、中心语、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还有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二、阅读(40分)
9. 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答案】(1)鹳雀楼
(2)泰山
(3)黄鹤楼
(4)秦淮河
(5)西湖
(6)庐山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
(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写的,带着诗人处于青年时期的激情以及浪漫。整首诗没有出现望字,却从远望到近望,又到了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的是泰山壮观大气的景象,表达了自己有勇气攀登高山,俯视一切的壮志雄心,带着积极向上的朝气。
(3) 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于唐代诗人崔浩的《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4 )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5)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即诗人初春游览西湖,对西湖初春景色的描绘,体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6)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横着看庐山如山岭侧看如山峰,远看近看高处看山下看风景各不相同,但又都有其魅力,不晓得庐山的真面目到底应该,是怎样看到的景色才算,只因为我在庐山中啊。
据此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考生要理解诗歌,理解诗句,结合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来进行作答。
10.建国54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不超过35字)
【答案】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信息的概括。观察图表,横向代表的是年份,纵向代表的是人均住房面积,阴影柱形代表的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白色柱形代表的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根据图形可知,随着年代的变化,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呈逐年扩大,城市和乡村相比,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比城市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图表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图形中把握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答案】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时,识记重要重点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知,这是“火烧赤壁"的情节。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很多,写出两个即可。
如:舌战群儒: (诸葛亮) 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反驳, 哑口无言.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的掌握和成语的结论。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对名著中的成语进行积累。
阅读朱自清的《冬天》,完成有关练习。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①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在炉子实在太高了,②总还是____(不出力,享受着父亲的劳动成果)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③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a.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b.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c.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d.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e.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2. 第一自然段“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13.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4.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作者连用两个“等着”,是为了反映?
15. 第三自然段最后五个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联系上下文,重新整理句子的顺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6.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写每个冬天的?请简要地概括
17.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先在文中划出至少三个句子,然后提炼作者笔下的冬天给你的感受,字数在15个以内。
18. 朱自清原籍是(  ),后因举家迁居的缘故,自称是(  )人。他的散文主要是以《 》为代表的表现父子、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叙事小品文,和以《 》、《 》等为代表的着力描写自然景物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
【答案】12.① “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13.坐享其成
14.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
15.b c a e d
16.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17.是温暖、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
18.浙江绍兴; 扬州 ;《背影》; 《荷塘月色》;《绿》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辨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语的运用。解答时要掌握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句,理解和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掌握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解答时要结合意思进行正确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句,理解词语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考生要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语句间的关系,进行排序。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理解题干的要求,对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正确、简洁概括事件。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角度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相关的语句,理解和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要熟记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多读多记,经常性的温习,掌握牢固。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词语的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再结合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作用进行阐述。“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文中把水中翻滚着的豆腐比喻成“鱼眼睛”,用“养”字与之照应,更显恰当;“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与括号里的意思相近。故选用成语:坐享其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根据“喜欢”“眼巴巴”可知,“我们”对白水豆腐的喜欢、期望的情感,两个“等着“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
15.本题考查学生排序的能力。综观语句可知,语段是对一家四口,在台州一个冬天生活的回忆。首先承接上文“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下文回忆往事,故“b”承接上文,为首句。“c”句描写回家,看见家人时的感受,“d ”句中“也”表明该句承接“c”句,“e”补叙时间;“d”总结语言,放在段末。故顺序为:b c a e 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该句题意,找到与“冬天”有联系的文段,对相关的事件,按照“人+事件”进行归纳。
第一个冬天:根据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
第二个冬天:根据第二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与朋友夜游西湖
打三个冬天:根据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可知,与妻儿在台州。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友情。如童年时,“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
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朱自清原籍是浙江绍兴人,后来迁居扬州,因此他常自称为“扬州人”,散文作品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阅读短文《储蓄人生》,完成有关练习。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  ) ɡuā ɡuā zhuì dì,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  )shòu yì fěi qiǎn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  )qīnɡ nánɡ xiānɡ zhù,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  )qiè ér bù shě。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指带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9. 看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20.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    。在文中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21. 揣摩第三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写下你对这种比喻说法的理解。
22. 第四自然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   ,“更新”知识则强调    。
23. 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还可以储蓄   ,因为   。
【答案】19.呱呱坠地、受益匪浅、倾囊相助、锲而不舍
20.亲情、友情、学识 ;中心句: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1.任何待功利性的友情储蓄,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真正的好处)的,甚至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充实:不断丰富(日积月累);更新:要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知识的学习要跟上知识变化发展的步伐,学习也要与时俱进)
23.待人接物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别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分论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把握文本的层次,抓中心语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分论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意思的理解。考生应理解语句中重点词语的比喻义,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词语原意的基础上,联系文本和语句的意思,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拓展阅读,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作答。
1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呱呱坠地:ɡuā ɡuā zhuì dì,指婴儿出生。
受益匪浅:shòu yì fěi qiǎn,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倾囊相助:qīnɡ nánɡ xiānɡ zhù,意思是把衣袋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帮助别人,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0.此题考查的文本内容的提取和概括,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句子作答。本题从文章的第2/3/4自然段的首句,可得到答案:储蓄亲情、友情、学识。通过签名的阐述,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
2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题干要求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考生要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仔细阅读第③段,结合前后文相关语境下分析,利息:指友情给双方带来的益处。本钱:最初建立的感情。所以语句的含义是: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回报",而且"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本题考查学生读icy意思的理解。首先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上下文,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如“充实”是说知识需要"日积月累",“更新知识”则强调"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而这两个答案都是从原文中直接提取出来的,所以读懂原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储蓄”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举例,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
如:储蓄待人接物的态度,因为良好的态度是事业成功、别人接纳、认可的重要保证,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
三、作文(40分)
24. 串词写话。
围绕下面一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精美的小散文。要求:用上所有词语(词序不限),想象合理,语意连贯,字数在100左右。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答案】示例:昨夜天气突然大变,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顷刻大雨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今天早上微风拂面,阳光灿烂,真是一个好天气。不禁想起花园里平时打理的牡丹和芍药,昨夜的狂风暴雨会对它们肆虐成什么样子,急匆匆来到花园,碧绿柳枝随风舞动依然如故。花园里无数的鲜花依然挺立,散发出阵阵芳香,芬芳扑鼻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墨绿牡丹芍药花黑白相间独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分析与延伸:(1)先审题,这一组词都是形容词,(2)从词语中来确定先后顺序,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是对天气的描写,是按照雨过天晴的顺序;“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是对花朵的动作、香气描写、形态的描写。(3)根据词语归纳描写的主题:对雨过天晴后花朵的描写,表达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
示例: 昨夜天气突然大变,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顷刻大雨倾盆而下,令人猝不及防。今天早上微风拂面,阳光灿烂,真是一个好天气。不禁想起花园里平时打理的牡丹和芍药,昨夜的狂风暴雨会对它们肆虐成什么样子,急匆匆来到花园,碧绿柳枝随风舞动依然如故。花园里无数的鲜花依然挺立,散发出阵阵芳香,芬芳扑鼻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墨绿牡丹芍药花黑白相间独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词语,结合词语明确写作的主题,仔细辨析词语的词性,设定场景,运用流畅、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25. 记叙文。(任选一题)
①亲爱的同学,读了《储蓄人生》一文,你可曾想清点一下自己的人生储蓄?在你的那份数目不大的存单上,一定记录着一笔笔你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在你的那个小小储蓄罐里,一定积存着一枚枚你特有的珍藏。你能取出一两枚与我们分享吗?
请以《在我的人生储蓄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②有人问:“‘0’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对于“0”,你是如何看的?
请以“0”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