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1.1 认识地球面貌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模型)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有关的地球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2.识记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经纬度和经纬网判断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半球位置。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如:站在海边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呢?3.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目标导航
㈠预习热身
1.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 。
2.葡萄牙航海家 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用实践证实了 大洋是相通的。
3.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是 人,透过舷窗,他看到了人类的家园是
太空中的一个蓝色的 。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千米,
表面积= 平方千米,
最大圆周长= 千米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分组展开活动,完成教材第3页“积极参与”第1题。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结合图1.3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也可请到过海边有“海边看船”亲身经验的同学交流一下。
还可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自制纸船放在课桌上轻轻推移,平视纸船,看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思考这是为什么。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5.站在岸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 ,后看到 。
6.地球仪(如右图)是科学家按照一定的 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 。
7.如右图,在框中填注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8.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形的 B.经线和纬线互相平行
C.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中赤道最长 D.纬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
㈡巩固提高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圆形 B.棋盘式的正方体
C.倒扣的盘子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 ( )
A.古人的直觉和想象 B.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
C.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D.宇航员在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的照片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B.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C.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D.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5.假如每天以5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最大圆周做一次徒步旅行,大约需要:( )
A.100天 B.1000天 C.800天 D.8000天
6.有关地球仪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仪是我们了解地球的唯一工具
B.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来表示事物
D.地球仪和地球完全相同
7.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是:( )
A.地轴 B.经线 C.纬线 D.赤道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因而人类所居住的大地应该具备最完美的形式,大地只有球形才能适应“宇宙和谐”的要求。因此,柏拉图是“地球”概念的第一人。后来,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并在观察了月食等大量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圆学说,但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被人们所认同。直到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才有力地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材料(二):航海船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船从北向南行驶,北极星的高度会逐渐变低,最后隐没在地平线以下。而会看到以前不曾看到过的星星。当他们向北返航时,这些新看到的星星又陆续隐没在地平线下了。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加加林(1934—1968)
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被誉为“宇宙哥伦布”。他的名字是人类航天时代的象征。1961年4月12日,在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加加林穿着宇航服登上东方1号宇宙飞船,莫斯科时间9时7分,飞船在运载火箭推动下,点火升空,进入320千米高的地球轨道飞行。加加林在座舱内从舷窗向外望,不禁欢呼“多么美啊!我看见了陆地、海洋和云彩”。他在失重状态下感觉良好,绕地球一圈飞行108分钟后返航,上午10时55分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完成了举世瞩目的航天飞行。加加林在1968年3月27日的一次驾机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航天英雄。
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明朝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其祖、父均曾至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他于明初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派他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27 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当时称现今的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洋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于1407~1409年、1409~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1431~1433年出海,前后28年,7次远航,经30余国,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他所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最多时达200余艘,最大的船长44.4丈(148米)、宽18丈(60米),有60余艘。航海技术相当发达,使用了罗盘、测深器和牵星板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发展了中国的航海事业,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开阔了地理视野。它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在航海规模和技术等方面,也都远远领先于西方的航海家。郑和的随航人员马欢写有《瀛涯胜览》,费信写有《星槎胜览》,巩珍写有《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第二课时(经纬线,经纬度)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纬度划分的方法。2.学会用地球仪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经纬线图,掌握经纬线的特点;2.通过标注经纬度体会出纬度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为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人们在地球仪上画出了许多有规则的横线和纵线,横的叫 ,纵的叫 。
㈡预习热身
2.纬度从 开始度量,赤道是 ,向南向北各90°,赤道以北称 ,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南称 ,用字母 表示。南极点可以表示为 。
3.0度经线又称 ,也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向西向东各180度,以东称 ,用字母 表示;以西称 ,用字母 表示。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课本图1.5“地球仪”,1.6“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9“纬线和纬度示意”,1.10“经线和经度示意”,再结合课本第6页“图上所得”要求的两个问题,自己归纳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按照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⑵纬度是怎样划分的?纬度排列有什么规律?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纬线?低、中、高、纬度是怎样划分的?
⑶什么是经线?经线在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上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⑷经度是以那条经线划分的 经度排列有什么规律?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经线?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4.地球仪上有四条重要的纬线,一般用虚线表示,他们是 (23.5°N)、 (23.5°S) 、
(66.5°N) 、 (66.5°S)。
5.纬线指示 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位于 国 (城市) 天文台原址的子午馆里。
7.地球仪上任何一个 线圈,都可以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8.下列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 ( )
A.75°N B.55°S C.10°S D.5°N
㈡巩固提高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
2.表示北纬的字母代号是:( )
A.N B.S C.W D.E
3.能与120°E相对应的并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
A.60°E B.60°W C.120°E D.120°W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和纬线都各有180条
C.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由赤道向两级纬度越来越小
5.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图中注明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南北两极的名称及纬度值。
⑵在图中注明各条经线的度数,并注明东、西经。
6.读图2,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
A ,B 。
⑵与A点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与B点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 。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活动
地球的恶作剧
(一)被盗窃的八、九厘米
在四季如春的五羊名城广州,有一位运动员,投掷铁饼的成绩突破了70米大关,并保持这个记录。时隔不久,他从常绿的亚热带区,来到琉璃晶莹的冰城哈尔滨,总是要差八、九厘米。教练员和他都很纳闷:成绩为什么会退步呢?带着这个谜,他们回到了广州。奇怪的是,他在这里每次投掷的距离又都突破70米大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暗中窃走了八、九厘米?
(二)以上现象是它捣的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终于将这一恶作剧者找到了,它就是我们人类栖身的地球。原来上述现象与重力加速度有关:一则是由于赤道的离心力加速度大;二则是由于赤道部分的凸出而造成地面引力变小。因为,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它的长半轴a与短半轴b之差和长半轴a之比(a-b)/a即偏离率为1:289.25。正因为地球的形状是扁球体,它的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向两极是逐渐增加的,所以才出现了上述距离、重量和时间随地点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具体地说,广州距赤道近,那里的地球半径长,重力加速度小,由于p=mg(p为重量,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因此,当铁饼质量一定时,广州铁饼重量就轻,投掷的就远一些;哈尔滨比广州距北极近,那里的地球半径就短,重力加速度就变大,故同一个铁饼的重量就变得重了。难怪运动员突破不了原来的记录!
(摘自《地理趣话》河南人民出版社)
第三课时(半球划分及经纬网)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掌握半球划分的方法。2.学会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经纬线图,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人们以 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为低纬度, 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
㈡预习热身
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 经线和东经 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3.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 .在地球仪和有 的地图上,人们可以利用它方便、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 。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1.关于半球的划分,充分利用课本图1.13“南北半球的划分”和图1.14“东西半球的划分”,重点掌握划分南北、东西半球的方法和界线。
2.关于经纬网的学习,利用课本图1.15“教师中的座次”和图1.16“北京在经纬网中的位置”,理解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开展趣味训练和竞赛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4.经纬网广泛应用于 、 、 等部门。
5.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是 、 、 。
6.中纬度是指: ( )
A.0°~30°纬度 B.30°~60°纬度
C.23.5°~66.5°纬度 D.60°~90°纬度
7.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
A.0°纬线和180°经线 B.0°经线和0°纬线
C.20°E和160°W D.20°W和160°E
㈡巩固提高
1.在地球仪上,纬度60°,经度150°的地方一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右图所示,点E位于: ( )
A.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3.下列各地,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
A.65°N,165°E B.35°N,21°W
C.25°S,15°W D.25°N,120°E
4.连线题:
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北半球 东半球 A.40°N、116°E
②南半球 西半球 B.70°N、21°W
③南半球 东半球 C.10°S、10°E
④北半球 西半球 D.30°S、159°W
5.读右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A、D两点的纬度和经度。
A ,D 。
⑵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和 ,位于东半球的是 和 ,
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位于低纬度、西半球的是 和 。
6.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的是 图,表示南半球的是 图。
⑵纬线圈的长度随纬度的升高而 。
⑶图中各点,位于低纬的是 、 ,位于中纬的是 ,位于高纬的是 。
⑷A、B、C、D四点自北而南依次为 。
7.李芳收到国外小朋友的一封邮件,信中邀请她在暑假到纬度40°,经度120°的地方参加夏令营活动。请你帮助李芳在地球仪上找找这个地方,看看有什么差错?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绕地球长跑最快的人
有人一口气能绕地球跑好几个圈,其长跑速度之快是绝无仅有的,称得上是奥运会的真正“冠军”。这就是征服北极的我国科考队员。
1995年5月,当我国北极科考队登上北极点,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极点上,队员们绕红旗环行和急跑时,的确是一口气就环球数周之多。同时,他们在极点上每跑一步,不仅方向都是向南的,而且每只脚下也不知踩着多少根经线,在此地,真正没有了时差,仿佛双脚下同时踩着东西两个半球。他们是地球上跑得最快,又是最伟大的人们。
A
115°E
65°W
图2
A
B·BBBBBBBBBBBBBBBBBBBB
图1
0°
140°
140°
A
B
C
D
·
·
·
·
180°
0°
40°
40°
·
0°
30°
60°
·
0°
30°
60°
甲
乙
北极
南极
A
B
C
·
·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