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感受地球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公转的简单介绍)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识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读图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存在地理,进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地球转动所围绕的轴,称 。
㈡预习热身
2.地球围绕 自 向 的旋转运动叫地球的自转。
3.地球不停的自转就产生了 现象。
4.地球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沿着 形轨道围绕 公转。公转一周需要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 向 。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通过阅读图1.22“地球公转示意”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动画,大家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小组内部合作完成。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含义
旋转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5.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地球 的反映。
6.地球 自转一周,在自转过程中,面向太阳的半个球面是 ;背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 。
7.公转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 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8.下列所述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季节变化
㈡巩固提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 D.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2.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比位置偏西的地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相同
D.以上说法都对
3.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 )
A.一天 B.一周 C.一个月 D.一年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顺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5.仔细观察转动的地球仪,在下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
A.面向北极 B. 面向赤道 C. 面向南极
6.毛主席在《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说的是人在原地不动就能日行8万里。
(1)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我们每天不由自主地随地球自转旅行,也能坐地日行8万里吗?说说为什么?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地球自转的证明──傅科摆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一个庙宇的圆顶上,用一根长60米的金属丝,悬挂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用铁球做成的摆,铁球下装有针状物,下放一个沙盘。起初,摆向一定的方向摆动,慢慢地它就顺着时针方向摆动,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很显然,如果地球是不动的,按物体运动惯性原理,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摆的摆动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地球自转,观察者虽然改变了位置,但自身并不感到地球在转动,反而以为摆的摆动方向在改变,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有力证明。
第二课时(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和地球上的五带)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五带的界线及各温度带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绘制公转示意图,体会出公转的规律,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地球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沿着 形轨道围绕 公转。公转一周需要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 向 。
2.公转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 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㈡预习热身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随着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太阳光直射地表的位置在 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4.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 。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通过读图1.23“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和教师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得出四季变化的规律。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结合读图1.23,指导学生填写下列表格。
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变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节气项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月 日前后 月 日前后 月 日前后 月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北半获得热量情况 北半球最 南半球最 北半球最 南半球最
季节、月份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5.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各温度带的自然特征:
(1) 在下图中用蓝笔填注出五带的名称。
(2) 用红笔标注出各条纬线的名称及纬度。
(3) 五带中 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带和 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然后在图中正确选项上打“√”。
㈡巩固提高
1.对于山西省各地而言,下列节日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元旦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六一国际儿童节 D.国庆节
2.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且昼夜等长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赤道
3.地球上四季最分明、变化最明显的地方是:( )
A.寒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热带地区 D.回归线附近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5.如果去南极进行科考,最好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读夏至日地球日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阳光直射在 ,北半球为 季,南半球为 季。
(2)就昼夜长短来看,北半球昼 夜 ,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南半球昼 夜 ,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3)你知道,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吗?什么时候又直射赤道呢?
7.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康有为曾经到达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那岌岛,写下了“携同壁(康有为女儿的名字)游那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来而忽。”并为该诗文写有注释:“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大体意思就是:5月24日,晚上11时,泊船靠岸登山,到12时到达峰顶,此时的太阳就如正午一样,峰顶上有一亭,饮过三巡酒后,看太阳降落到地平线附近,随即又上升,其实就是没有晚上,风景煞是好看。
7.以上材料反映了哪种天文现象?
8.出现这种现象的地区在哪里?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漫话极昼极夜
位于北极圈内的瑞典北部,被称为“子夜太阳”的故乡,在每年的5月18日至7月14日的午夜12点,一团火球刚落在地平线上,随即立刻升起,光芒万丈,直射天空,观者皆啧啧称奇。在这一段时期内,这里没有黑夜,太阳每天24小时悬在天上,毫不吝啬地把光和热洒向大地。
南极自从1月17日极昼结束,久违的夜便降临了。而且,夜的时间在逐步拉长。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迎来的拉斯曼丘陵第一夜是极为短暂的,1月18日1时太阳落下,到1时28分太阳升起,仅仅28分钟的黑夜。
到2月10日,太阳从22时11分落下,到11日晨4时25分升起,夜已延长为6个小时(注:夜逐步延长到24小时,即极夜,之后极夜结束,又开始慢慢过渡到极昼),但这夜并非漆黑一片,仍然很亮。窗下,照常可以看书写字。远方,南极大陆冰盖断崖边缘清晰可辨。天上,月儿不明,只有一个苍白的轮廓,更无闪烁着金光的满天星斗。科研人员解释说,这里的夜空之所以明亮,主要是落下的太阳阳光的散射作用,以及冰雪反照效果。
四季的划分
划分四季的方法很多,以下四种为最常见的(以北半球为例)。
(1)我国传统以四立为划分四季的起点。
(2)西方以二分二至为划分四季的起点。
以上两种划分四季的方法,主要是以天文上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依据的,同实际的气候递变不相符合,例如立春是春季起点,在气候上却处于隆冬,立秋在气候上正处于炎夏。
(3)以气候本身的标准──候温(五日的平均气温)划分
夏季──候平均气温在22 °C以上的连续时期。
冬季──候平均气温在10 °C以下的连续时期。
春季和秋季──介于10 ~22 °C之间的时期。
这种划分方法,在同一地点的四季,长短不一;在不同地点的四季,起止早晚各异。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
(4)现在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即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五、单元知识小结
图1
0°
夏至日地球日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