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概念、单位和主要形式。2.学会识别“降水量柱状图”。
过程与方法 1.用变换学习方式,及时反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太原市年降水量柱状图”,然后由各组代表叙述作图过程,学生通过绘图活动,既复习了上节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方法,又发展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题活动,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一年中,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出现在:
2. 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 ; 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 。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 气温较高; 气温较低;冬季 气温较高; 气温较低。
地势越 ,气温越 ,海拔每升高 米,气温下降约 。
㈡预习热身
1.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 水和 水,统称 ,如 、 、 等。
2.测定日降水量需要用到 和 。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 来表示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一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降水量的测量。
方式:自学教材,并结合老师补充内容进行探究。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方式:
1.自学教材图4.13和图4.14,理解图的含义。
2.老师补充日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用类比的方法推算出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年计算量的计算方法、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活动与探究二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降水的季节变化。
方式:采用实验法、析图及归纳总结法完成任务。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方式:
1.学生课前每小组准备12个饮料瓶或试管,上面标上月份和刻度(代表降水量毫米的数值),带上不同颜色的水溶液。
2.教师提供热带、温带和寒带任何一带的年降水资料。
3.做实验要求:
⑴你想做哪一个地区的气象观察员呢?请选择。
⑵将水溶液按比例注入十二个试管中。
⑶计算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
⑷通过观察,总结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⑸素描该地年降水量柱状图。
4.展示作品,小组间比较、互评,有无刻度、单位,是否美观,比例是否恰当等。
5.总结评出哪个小组的同学是合格的气象观察员。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4.人们常用 (图),表示降水的 变化规律。
5.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说说不同的降水情况下你看到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感受?
㈡巩固提高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我们所在的山西,其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雨 B.冰雹 C.雪 D.霜
3.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盛水器
4.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图是: ( )
A.降水曲线图 B.降水量柱状图
C.降水扇状图 D.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判读该图时,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 C.年降水量 D.降水的季节变化
6.根据某地气候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5 10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根据表中资料在右图坐标网中绘出
各月降水量。
(2)降水较多的月份集中在 、 、 三个月,
降水较少的月份集中在 、 、 三个月
(3)你能说说该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吗?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降水
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霰、冰雹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露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
大气中的水分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以及大陆上江、河、湖沼、水库、潮湿物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水汽进入大气以后,由于它本身的分子扩散和气流的传递而分散于大气之中。云、雾、雨、雪、冰雹、霜、露等,就是大气中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形式。例如,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 ℃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 ℃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能形成冰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可见大气中的水分变化是天气变化的主要方面。
雨
为滴状的液态降水,主要由云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撑而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液态体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雨滴也有足够重量,下降时清楚可见。降雨时的云多为雨层云(或高层云),均匀地密布全天,有时是积雨云。
雪
由冰晶组成的六分支的星状、六角形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在空中直接凝华所致。有时夹有针状结晶,不很冷的时候,很多雪花融合成团(像棉絮)。从雨层云(或高层云甚至卷层云)下降的雪是连续的,降雪强度无急剧变化。降雪时天空大多是均匀密布的云层。
雹
为透明的球形或略呈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大的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雹是发展得特别旺盛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下,冲击力很大。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霰
为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状降水,直径约2~5毫米。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 ℃时降落,常见于下雪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
降雨等级 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 0.1~9.9
中雨 10.0~24.9
大雨 25.0~49.9
暴雨 50.0以上
形成暴雨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旋的发展、锋面活动、强烈雷雨及台风影响等。地形的影响也会促使暴雨的形成。我国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季,南方地区在春季和秋季也有出现。
根据降雨状况判断降水强度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逐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差异。2.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教师设计启发创造想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问题由教师提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得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述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 水和 水,统称 ,如 、 、 等。
2.人们常用 (图),表示降水的 变化规律。
㈡预习热身
1.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做 。
2.阅读 (图),可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一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方式:学生读图、创设情境,采用发现法教学,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和探究。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过程:
1.观察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两极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和大地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4.在中纬度地带,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5.补充: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信息传递中的地球“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6.找一找,家乡所在地属于以上哪个地区?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活动与探究二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方式:采用读图归纳、回忆总结的方法。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1.先出示“地形雨”的形成示例图。
2.通过分析得出形成原因。
3.归纳出正是由于有这种地形有阻挡,才使得高大山地的迎风坡形成降水。
4.通过复习上节学习过的“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总结出: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3.世界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除受 、 的影响外,还受 、 的影响。
4.
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被迫
沿山坡“爬升”,随着地势 ,
温度 ,在 坡产生降水,
形成地形雨。图中
A坡为 坡,降水较 ;
B坡为 坡,降水较 。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行方向。
㈡巩固提高
1.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 )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两极地区 D.温带大陆中部
2.下列地区降水最少的是: ( )
A.北冰洋沿岸地区 B.南美洲赤道地区
C.亚洲东部沿海 D.非洲北回归线地区
3.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A.200毫米左右 B.500毫米左右 C.1000毫米左右 D.2000毫米左右
4.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5.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五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地区,降水量大致在2000毫米左右。
(2)E地年降水量 毫米以下,但却形成了冰雪大陆,主要原因是
。
(3)图中C、D两地纬度位置大约相同,但降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 不同。
㈢我的疑惑
我还有问题的题目是
我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
㈣课外阅读
世界雨极·干极
1861年,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有一个叫乞拉朋齐的小山村,打破了一项世界降雨记录:它的年降水量一跃达到229900毫米,荣获了“世界雨极”称号。
乞拉朋齐地处喜拉马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地形呈簸箕形,强大的西南季风气流在这儿受阻,因而形成强势无比的地形雨。
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被称为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为什么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受大洋湿润气流调解一下呢?打开“世界洋流分布图”,问题则迎刃而解。原来,寒冷干燥的秘鲁寒流,正从智利身边经过,寒流的属性冷燥,大陆并不能得到湿润气流的调解。常年干燥的阿塔卡马沙漠,又正居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上,常年受到稳定的热燥下沉气流的控制,致使干旱气候干上加干。
地形、地势
气温:山上( ),山下( );阳坡( ),阴坡( )
降水:( )降水多;( )降水少
影 响 降水 的 主 要 因 素
亚欧大陆, 降水多;
亚欧大陆, 降水少。
地区降水多,降水量在 mm以上;
地区降水少,降水量在 mm以上。
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降水多, 降水少
地形雨示意图
A
B
4000
1000
0
2000
300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