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性历史巨变呢?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第 7 课广义:
狭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吗,为什么?第7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探究一:材料1: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列强瓜分;
清政府成为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二: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三:随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民主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起来。这为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空虚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1911年的武昌成为革命的首发成功地,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有利时机:(1)时代背景:(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5)组织基础:(6)军事条件: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7)革命摇篮:第7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汉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2.“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爆发第7课 辛亥革命 1.经过:
起义爆发—占领武昌—成立军政府—三镇光复 2.意义:
推动全国反清斗争的高涨和革命高潮的到来。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学习行为2:
假如你是当时的记者,中国的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没了,中华民国成立了……你将如何向世界报道中华民国成立概况。(时间、地点、总统、旗帜等)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高潮1.中华民国的成立概
况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南 京中华民国纪年五色旗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学习行为3:
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什么这样说,请你们给我讲解。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3)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民主丰碑第13课 辛亥革命 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中是个“王”字,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B学习行为4: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说明你的理由。性质:
四、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评价①政治: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⑥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对内
对外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了(功绩):失败了(局限):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
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
没有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四、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评价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家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A回顾与小结酝酿意义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果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背景条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革命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结果篇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三部分第13课 辛亥革命 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革命阵营立宪派旧官僚第13课 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 立宪派等的拥护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第13课 辛亥革命 1)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功绩篇丰功浩气留人间第四部分第13课 辛亥革命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
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反帝反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革除旧风第13课 辛亥革命 革命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功绩5、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13课 辛亥革命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说明理由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
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
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第13课 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胜利失败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回顾与小结酝酿意义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果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背景条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中会
①创立时间、地点、人物:
②地位
基础知识落实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纲领:
地位:
意义:基础知识落实革命由分散走向联合,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练一练:
之所以称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 )
A、成立时间最早
B、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C、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D、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