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8: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这篇课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感情,那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两课,作者借助了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回答:预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笔下如诗一般优美的白鹭,作者用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又一起读懂了许地山先生笔下朴实无华的落花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对比道出的要做有用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两位作家分别借白鹭和落花生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相信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篇课文,作者是借助什么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呢?——桂花
3.作者借助桂花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板书: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生字学习
1.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那么想读好课文,必须得先读准生字词,这些词语拦路虎你都能读准吗?出示词语(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懂得 箩筐 杭州 缠绕 茶叶 捡起
糕饼 沉浸 老婆婆 木兰花
2.请大家关注标红的字,看,这些字是本节课我们要会写的字,哪个字需要同学们加以提醒呢?
预设:“箩”,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来记住“箩”这个字。大家看“箩”是用竹子边的器皿用来盛粮食或淘米等。在课文中母亲用“箩”来收桂花,能收几大箩。
3.请大家看这句话,“缠”在这篇文章中出现在这里,你能说说“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通过查现代汉语词典,我知道了缠字有三个意思,分别是缠绕、纠缠和应付。在课文中作者总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我觉得这里的缠应该是纠缠的意思,就像我们小时候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一样。
【教师评价: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来帮助自己,理解字意是个好办法。】
4.再读词语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结构
词语读准确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课文我们不求快我们追求准。边读边思考:说说课文以桂花为线索可以分为几部分?照样子,填一填。
爱桂花——1~2段(板书)
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3~6段(板书)
写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思桂花——7~8段(板书)
写作者离开家乡后,与母亲一起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再读课文,交流分享
同学们,课文的内容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适时在批注,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画出来,稍后方便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3.说话交流
伴随着对课文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是作者期间成年以后对童年往事的回忆,那么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一想到桂花,“我” 。
四、学习“爱桂花”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爱桂花”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作者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读书边读边思考,除了边读边思考之外,一边读一边还要善于提取信息。在刚才同学们读的自然段里面,有一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作者对于桂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是喜欢,对一个事物的感受,喜欢或者讨厌,对不对?当然同学们已经讲到了,桂花非常迷人,是它的什么迷人?在这个自然段里,一起说——香气。它的香气实在太迷人。(板书:香气太迷人 喜欢)所以作者是那样的喜欢。因为桂花香气迷人,他有了喜欢或喜爱之情。
刚才有个同学提到笨笨的,这里面写的是桂花树笨笨的,一起来读读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教师问:明明是写桂花很迷人,我很喜欢它,可是作者为什么写着写着要去写桂花树笨笨的呢?写着写着去说桂花开的实在太小了,得仔细寻找才能找到,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动动脑筋想想看。
预设:先写桂花树笨笨的,然后开花时花很小,是为了突出桂花树的香气很迷人
我们能发现作者的比较对不对?我们再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感受这样的一番巧妙的比较。(板书:对比写法、突出香气、独爱桂花)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桂花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的结构,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爱桂花、摇桂花和思桂花,我们重点学习了她爱桂花的这个部分,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桂花的迷人,且表达了她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二、品花香
1.寻找全文找句子
亲爱的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了桂花迷人的香气,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桂花那浓浓的香气不仅弥漫在作者的心田,还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请你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批画出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既然同学们反复提到这句话,那么说明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来研究一下。屏幕上老师打出了两句句子,一句是原句,一句是修改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选择第一句呢?来,不要着急,一起来读一读,先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读一下,预备起。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全浸在桂花香里的。”
预设:就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强调语气,强调了作者对桂花香气的喜爱。
我们一起把原句再读一次,预备起。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学生交流剩下的句子
三、体会摇花乐
1.找出直接写“摇桂花”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走进摇桂花的部分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自由读摇桂花的段落,找到直接描写摇桂花这一行为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抓关键词,体会“我”摇桂花时的快乐、激动之情。
(1)摇桂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
“可乐了”直接描写我很开心——(板书:开心)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板书:激动)两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使劲”就说明了小女孩——(板书:兴奋)
(2)师生合作,感受桂花乐
单单这样子读,看样子还读不出那种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办法激动,没有激动就没有办法迷恋热爱,没有这些就感受不到幸福,看样子我们要换一种读法,谁愿意来做想想做这个我,谁愿意尝试一下我?我们再找几个小伙伴一起要摇桂花的。课文里说叫大家一起来摇桂花,当然了,我们还要找一棵桂花树了,高一点的桂花树,瘦瘦高高的,没有姿态的桂花树。待会你要照顾他们,一起来摇桂花,老师帮你配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段落所在的自然段,我来读妈妈的话和旁白。
(3)发挥想象,再次感受摇花乐
她这样一摇这个桂花就落下来了,那么这个桂花还会落到哪里?
预设:
——头上。然后你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地上。然后你大声的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附近池塘的水上,然后你会:“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教师边做动作学生边说)桂花还会落到你的肩膀上,然后你会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还会继续往下落,落到了你的脚上。然后你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不仅开心,而且你还觉得这个桂花特别的——学生齐:香,特别的好玩。
教师小结:你看刚才我们关注到了直接描写她内心的词,还有表示她都动作的词以及她的语言,我们就感受到了原来摇桂花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有趣。(板书:有趣)
四、品读人物语言和行为,感受摇桂花前的期盼和紧张的心情
1.概括前文主要内容:摇花前
那么摇桂花前面这个部分我们可以概括为什么呢?——学生答:桂花前,再换一个词?——学生答:摇花前(板书:摇花前)
2.概括摇花前“我”的心情:盼望、期待;
那么摇花前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齐:期待(板书:期待),期待的。
3.找相关语句,品读体会“我”的盼望之情;
【学习要求:从哪里看出我的期待,把她写出她期待的句子画下来。你是怎么读出她的期待的?请你简单的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预设:
“大事”——引导问:对于你们来说什么是大事呢?
“总是、缠着”——询问的次数很多,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你会怎么缠妈妈?
“怎么还”——真的是等不及来。
4.找相关语句,品读体会母亲的“担心”。
过渡语:是的作者多期待去摇桂花啊,那么摇花前除了写了我还写了谁?——母亲。摇花前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担心。有一个词写出了母亲的担心,她在担心什么呢?
五、联系上下文,对比理解“浸”,感受桂花食品带来的幸福感
1、对比理解两处“浸”的不一样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字在前文也出现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个“浸”写出桂花香气四溢;
(2)拓展想象:第二处“浸”写出全村人都陶醉在桂花的香味中,全年都享受着富含桂花香味的食物,是由嗅觉到味蕾再到身心的享受,是完全沉浸在拥有桂花的幸福感受中。
教师小结:
幸福的味道,所以你想看她才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浸”就是他们幸福的感觉,还有什么的感觉?一一直可以吃到这么多美食,你内心会不会很——学生:喜悦,还有激动,很享受都可以(板书:摇花后:享受、幸福)。你看这里的浸可是一种享受、幸福、喜悦、陶醉的感觉。
六、引出“阅读链接”,回顾童年的“摇花乐”,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深沉的爱和思念;
1.对比杭州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杭州的桂花更香;
亲爱的孩子们,摇花过了这么多年,当我去念初中的时候,我去了杭州,杭州那里也有一处山,也有桂花树,那个地方的桂花什么特点?——香飘十里。刚才前面说我们故乡开花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前后十几家邻居可以闻到,可是杭州的桂花那才是香飘十里,说明杭州的桂花——更香。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看一看屏幕上的小资料能不能告诉我们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阅读链接】
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是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亮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芳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是啊,同学们刚才在摇桂花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作者经常怀想自己的童年。(板书:怀想童年)对。是不是这样?大家讲得非常好。
七、紧扣题目,升华情感
讲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小问题,看,桂花开时散发出了迷人的香气,这香气让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花香。我们摇桂花的时候,以至于这桂花雨也是充满了香味的。桂花摇落以后,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花香里了。即便我到了杭州,我依然去找到了有桂花的小山,时时去赏花。而母亲却告诉我桂花再香还是家乡院子里的香。
八、升华结课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看着板书再来回顾一下课文。
母亲和琦君一样,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
也许她就会想起摇花前——期待、担心,
她也许也会想起摇桂花时那是那么的——开心、有趣,
而摇花之后做成了这么多的桂花美食,那又是多么的——享受、幸福。
所以这里的桂花再香——学生齐:也比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而这样敏感的人还可能会是谁?学生:离家乡很远的人。游子,所有的人对吧?背井离乡工作的人。还可能会是谁?学生:到外面上学的人。哦,远离家乡求学的人。其实孩子们的还有可能会是十几年后的你们,当你们长大了,离开你们的家乡和故人的时候,也许你也会想起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