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十一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2)主要内容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 等为副主席。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 》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共同纲领宋庆龄义勇军进行曲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2)内容:会议决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 兼外交部长。
3.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已于本日成立了!”政务院总理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一届人大的主要内容
(1)通过了《 》。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
(3)大会决定 为国务院总理。
3.历史意义
(1)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职权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暂代宪法的过渡状态。
(2)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少奇周恩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正式形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正式形成。
2.新阶段
(1)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但政协作为 继续存在。
(2)统一战线工作进入新阶段
①1954年以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
②人民政协与全国人大同时存在,表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组织民主监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1.背景
(1)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休戚与共、不可分离的关系,并呈现出大杂居、 的分布格局。
2.创建和发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 ”。
(2)按照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 。
(3)到1998年底,全国共建立自治区5个、自治州、县(族)150多个。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又保证了 和民族的团结。小聚居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祖国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何区别?
【精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者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全国人大具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等权力,所以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该制度的确立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
【精讲】 (1)经过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最早提出确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宪法形式明确了这一政治制度。
(2)作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人民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画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认识能力。该画不属于山水画,排除②。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还未彻底解放,故③不正确。
【答案】 B1.“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解析】 1954年宪法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 C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
(1)1954年宪法对国家权力是如何规定的?
(2)该宪法有突出特点?
【答案】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精讲】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①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作用: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统一战线工作进入新阶段
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举行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②会议通过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宣布,今后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更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③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人民政协与全国人大同时存在,表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它是怎样建立的?
【精讲】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行使自治权利。
(2)建立
①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载入1954年宪法。
③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5个。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成立于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2009年高考广东卷)《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解析】 用排除法排除下列错误选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A项错;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C项错;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故D项错。
【答案】 B1.“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演奏共同的曲子说明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 C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族的共同繁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 1990年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4个。请回答:
(1)材料一概述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两则材料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案】 (1)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材料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材料一国家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表现。一、宏观整合核心问题:一个核心: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两部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微观点拨
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又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