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民
族
政
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目录
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0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0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一部分
中国的历史发展与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只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能是其他制度。
——摘编自李安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政治文明的追求》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⑵现实需要:
⑶国家重视:
⑴历史原因: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一体格局;
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
1.背景
......没有哪个民族是封闭的,在经济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历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自秦统一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也有分裂的时候,但分裂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而且分裂时各地方和民族政权也都努力争取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也就是说,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杨圣敏《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2017)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法律依据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蒙古族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雏形: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2)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
3.建立
①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②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③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⑤ 1965年西藏自治区
⑶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约17.22万,其中畲族人口约1.99万,占比约11.5%。据史料记载,畲民迁入景宁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第二部分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摘编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2.表现
(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3.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拓展延伸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2月)
结合材料,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
原因:①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④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关举措:①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战略位置;
②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进行西部大开发;
③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
④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等。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第三部分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八大(2012)以来坚持各民族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增进五个认同(对祖国、党、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2017)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党章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国家通过这“四个要”,来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四个要”的认识和理解。
【重要性+怎么做】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拓展延伸
“数说”宁夏60年(摘编自新华网2018.9.15.) 1958年 2017年
地区生产总值 3.28亿元 3453.93亿元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55.9:19.9:24.2 7.6:45.8:46.6
人均生产总值 176元 50917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6元、116 (1978年) 29472元、
10738元
贫困人口数量 119.3万人(1982年) 23.9万人
森林覆盖率 1.5% 12.63%
拓展延伸
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异同点
比较项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解决问题
自治程度
社会制度
实行地区
历史作用
相同点
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有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地区;
加强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港澳台的繁荣发展
①都符合中国国情;②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划,都接受党的统一领导;③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读图指出四个自治区的名称及设立时间。
①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③西藏自治区,1965年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抚今追昔,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在国家治理和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策略和体制,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对内管理体制和对外交往准则,彰显着我们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共领带下,我们的体制创新和现代化建设,会一直昂首向前,永不停歇!
感
谢
欣
赏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