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1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2、下列消防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用打火机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B.电器设备起火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
B.当厨房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换气
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4、在一密闭容器中,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
A.S+O2SO2 B.2CO+O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6、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A.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B.如图先发生燃烧现象的是木炭
C.如图实验可以用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D.水可以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最小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于粉灭火器灭火
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8、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消耗氧气32 g
C.R只含碳、氢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2 B、2H2O22H2O+O2↑
C、2P2O54P+5O2 D、2HgO2Hg+O2↑
10、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11、安全重于泰山,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上必须张贴警示标志。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汽油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13、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14、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启。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碳纤维材料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C.烧杯上盖铜片是防止氧气进入水中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6、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的种类;
⑤各物质的质量;
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
二、填空题。
17、某兴趣小组围绕着“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探究,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如下表所示: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空气体积分数/%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点燃时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点燃,如果发出“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纯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氢气已纯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 _。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_____ 。
(3)用分子的观点描述水蒸发和水电解有何不同:
_____ 。
19、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根本.
(1)加热高氯酸铵(NH4ClO4)会分解生成四种物质.一种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人们每天都饮用它;另外两种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下述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表示的粒子其符合与水分子写法类似。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②上述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均是无色气体,若将这两瓶气体充分混合,推测出现的现象是:有________产生,同时还有水珠产生.
③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0、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如图的一个实验中却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的序号为②。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可燃烧。

(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    。
三、实验题。
21、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点即可);
(2)实验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三中鼓气除了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外,还为了_____。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
22、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反思】
(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2、下列消防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用打火机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B.电器设备起火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D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
B.当厨房发生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换气
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答案】B
4、在一密闭容器中,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5、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
A.S+O2SO2 B.2CO+O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答案】C
6、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A.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B.如图先发生燃烧现象的是木炭
C.如图实验可以用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D.水可以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答案】A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最小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于粉灭火器灭火
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A,B
8、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消耗氧气32 g
C.R只含碳、氢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答案】C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2 B、2H2O22H2O+O2↑
C、2P2O54P+5O2 D、2HgO2Hg+O2↑
【答案】D
10、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C
11、安全重于泰山,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上必须张贴警示标志。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汽油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C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答案】D
13、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答案】B
14、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启。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碳纤维材料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15、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C.烧杯上盖铜片是防止氧气进入水中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A,D
16、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的种类;
⑤各物质的质量;
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
【答案】B
二、填空题。
17、某兴趣小组围绕着“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探究,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如下表所示: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空气体积分数/%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点燃时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点燃,如果发出“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纯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氢气已纯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0%~70%
(2)氢气的体积分数超出了爆炸极限的上限
18、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 _。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_____ 。
(3)用分子的观点描述水蒸发和水电解有何不同:
_____ 。
【答案】2H2O 2H2↑+O2↑
一个水分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9、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根本.
(1)加热高氯酸铵(NH4ClO4)会分解生成四种物质.一种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人们每天都饮用它;另外两种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下述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表示的粒子其符合与水分子写法类似。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②上述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均是无色气体,若将这两瓶气体充分混合,推测出现的现象是:有________产生,同时还有水珠产生.
③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答案】2NH4ClO4 Cl2+4H2O+N2↑+2O2↑ 2H2S+SO2=3S+2H2O
有淡黄色固体产生,同时还有水珠产生 硫化氢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成0,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成0
20、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如图的一个实验中却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的序号为②。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可燃烧。

(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    。
【答案】(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
三、实验题。
21、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点即可);
(2)实验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三中鼓气除了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外,还为了_____。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红磷不足(合理即可) 打开活塞b,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接近玻璃管尖嘴处,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使面粉充满容器,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22、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    。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反思】
(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答案】【实验步骤】天平是否平衡;
【交流反思】(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能,剩余白磷未参加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