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1课时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1课时课件(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7 14: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
入地

导入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导入
地球内部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主要靠什么手段?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课时
导学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P23-25,
10分钟完成导学案
1.阅读课本P23-p24,划出地震的概念,读懂图1-17,并识清震
级和烈度的概念;
2.阅读课本p24,阐述地震波的概念、分类以及传播特点;
3.阅读课本P25及图1-18,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记住
两个界面及三个圈层;
4.阅读课本p25,说出地壳的范围及特点,了解组成地壳的元素。
学思
1、学生在导学指导下先通读教材,整体感知,然后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疑惑。
2、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请保持安静,手持笔,不左顾右盼,不抖腿,完成自己的导学案,有疑问的的地方,举手示意老师。
展辨
先小组内核对导学案答案,并辨析记录发现的问题和疑惑。
自由展
我展示
我质疑
我回答
我提问
展示
预设展
一、地震和地震波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地震:
评讲
一、地震和地震波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③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④震中距: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⑤等震线: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评讲
地震波
1. 概念:
2. 分类: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名称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波速变化
纵波(P) 快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横波(S) 慢 固体
纵 波: (P波)
横 波 (S波)
评讲
3. 传播特点:
展辨
先小组内核对导学案答案,并辨析记录发现的问题和疑惑。
自由展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答案
【基础感知】
1.
分类 别称 概念 速度 通过介质 共性 地物表现
横波 s波 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慢 只能通过固体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左右摇晃
纵波 p波 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上下颠簸
地震来临时,人们在地面上和在水上的感觉有何不同?
思考:
地面上: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水面上:只会上下颠簸
通过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索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评讲
地幔
地壳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s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6371
33
2900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纵波、横波波速速度加快
纵波波速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地核
,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原、高山地区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最表层)
①位置: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厚度:
③主要组成元素:
④组成物质:
(地壳上层)硅铝层:
(地壳下层)硅镁层:
铝减少,镁、铁比重增加,该层连续分布。
硅和铝的比重大些,该层分布不连续,大洋底部缺乏。
大陆部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球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评讲
【基础感知】
2.
圈层 范围 平均厚度 分布规律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 17千米 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合作辨析】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
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面,
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F表示      面。
界面 位置 地震波波速变化 意义
莫霍面 地壳、地幔分界面
古登堡面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莫霍面
横波纵波在此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消失
突然变小


古登堡界面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横波、纵波速度都突然增加
在大陆地面下约2900千米处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幔与地核分界
地球内部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分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
横波
地震波
反馈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是( )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D
反馈
2.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 黄土高原 C 大西洋 D 刚果盆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