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5: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戊戌变法
一、选择题
1.(2022秋·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2.(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该事件
A.与《辛丑条约》签订有关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创立了君主立宪制
3.(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 ” 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侵华
4.(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时务报》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5.(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期末)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拉开这次尝试序幕的是
A.开办新式学堂 B.公车上书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训练新式军队
6.(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建立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7.(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期末)近年来,中国大学发展迅速,学校的学科设置也越来越合理,小吴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立志报考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大学,这所学校应该是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山西大学 D.复旦大学
8.(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制度改革 C.增强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
9.(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材料说明百日维新
A.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B.得到官员认真执行
C.受到百姓大力拥护 D.遭到帝国主义打击
10.(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1.(2022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12.(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13.(2022秋·甘肃定西·八年级期末)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许多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传播维新思想,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此处说明变法必要性的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14.(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5.(2022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6.(2022秋·甘肃张掖·八年级期末)过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传统民俗。对联除了能增添节日的喜庆还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下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上联:宣传民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下联:批判专制守旧实行君主立宪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二、综合题
17.(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
材料: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 “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请回答:
(1)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的史实吗?请举出两例。
(2)康有为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哪一派?变法开始于何时?
(3)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虽然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因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维新变法之后,C项排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错误。故选A。
2.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C项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是最终失败了。排除D项;故选择C。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以此为背景,排除AD两项,C项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的事情,故选B项,公车上书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选B。
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A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并没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戊戌政变最终使得光绪帝丧失了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发生在戊戌变法序幕拉开之后,排除,故选择B。
6.C
【详解】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在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C项正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是京师同文馆,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和五四运动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是前身,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所大学,B项正确;ACD项创立在京师大学堂之后,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要求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涉及体制改革,符合题干中“ 超越”的表现,故B选项正确;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增强了海军实力,故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主张开办近代教育,故D选项错误。综上答案B。
9.A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百日维新遭到顽固派的阻挠,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1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多次上书给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光绪帝表示不愿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起的学习西方的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发起的学习西方的运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干的“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指的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这些措施与读书人密切相关。故C符合题意;“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与读书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B
【详解】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结合所学可知,此言论出自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故B符合题意;康有为是梁启超的老师,题干中的言论是梁启超而非康有为的,故A不符合题意;严复的代表作是《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C不符合题意;谭嗣同为维新变法牺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这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也就是制度创新,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均是农民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革命的领导阶级成了无产阶级,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5.B
【详解】依据题干“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百日维新即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迅速归于失败,但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B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意义,并不是指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经济意义,A排除;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辛亥革命而非戊戌变法,C排除;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戊戌变法,D排除。故选B。
1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民主维新、君主立宪可知,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面对中华民族危机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1)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资产阶级维新派;1898年。
(3)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促进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有割地的条款,都是能说明“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1898年6月,光绪帝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促进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