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5: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2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2.(2022秋·甘肃金昌·八年级期末)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
A.《新青年》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3.(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2022秋·甘肃金昌·八年级期末)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5.(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期末)陈独秀认为,“要使启案运动真正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好的形式美过于办杂志。”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陈独秀创办、成为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主要杂志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6.(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
7.(2022秋·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由此可知,鲁迅( )
A.反对迷信 B.反对封建王权 C.反对愚昧 D.反对封建礼教
8.(2022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位名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主张文学改良 B.创办《青年杂志》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9.(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期末)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10.(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2.(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13.(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14.(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夏荷同学准备办一期历史小报,收集了有关孙中山 、康有为、鲁迅、严复和胡适的图片资料。你认为该小报应取个怎样的名称? 、
A.民主革命思想的先驱 B.思想解放的先驱
C.维新变法运动的先驱 D.新文化运动先驱
15.(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22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事件是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二、简答题
17.(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阵地。
18.(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事件。
三、综合题
19.(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的名称。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20.(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 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学——发动了全面攻击。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丧权辱国条约中,与割让台湾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关的条约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尝试改变中国的方法。
(4)材料三叙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的性质。
21.(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人的“近代化探索”,在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依然在艰难中前行。
材料一 请阅读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这些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请说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后来他们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材料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哪一派别的人?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著名作家孙贵重编写的《共和之父孙中山》详实的描绘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一生中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清晰地勾勒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3)回顾所学知识,请说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请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2.(2022秋·甘肃张掖·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23.(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的初心和使命。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各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的利器,欲学习外国的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士崩瓦解。
——人教版历史教材节选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人物领导了什么运动 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谁领导的 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5)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4.(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曲折而漫长。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点燃了火种,照亮了前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1913年2月8日)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刘大鹏遗著《退想斋日记》
材料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认为以往中国的先觉者们所进行的救国斗争之所以屡屡失败,根源在于国民对于国家危亡“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由此认定,要想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号召国人“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到思想的解放。
——摘编自卢浩《中国梦 复兴路》
(1)材料一中“1898年的改良运动”具体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发端的标志,并分析该运动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5.(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 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
(1)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2)如下图,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的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依据下列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谈谈这些运动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还有胡适、鲁迅、李大钊等,BCD三项的人物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申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选项C《中外纪闻》宣传戊戌变法,选项D《民报》是同盟会刊物,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D
【详解】根据题干内容“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项正确;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爱国、救亡是五四运动的主张,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提出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的主要杂志,故C项正确;《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排除A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B项;《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主张使用白话文。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这表明“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尊孔复古”受到批判,排除A、B项;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说明鲁迅反对封建礼教,D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项。
8.A
【详解】“发明了一种新语言”指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文学改良,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故A项符合题意;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与“发明了一种新语言”无关,排除C项;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B排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模仿西方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
10.C
【详解】根据题干“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明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排除AD;提倡人性,反对神学,与文艺复兴运动相关,排除B。故选C。
11.C
【详解】依据题干“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启蒙之水”指的是民主科学。C正确;“自强求富”反映的洋务运动的主张,A排除;“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的主张,B排除;“实业救国”是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主张。D排除;故选C。
12.D
【详解】考查点: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识记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白话文的人物。材料反映的是倡导白话文,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D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排除;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排除;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故C符合题意;ABD和题干的“德先生”、“赛先生”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的知识,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鲁迅、严复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他们都为近代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选B。
15.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都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选A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排除A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指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7.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1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9.(1)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两个即可)。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等。
(2)戊戌变法。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中华民国。
(4)“科学与人权并重”或提倡民主和科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我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等。
(2)依据材料二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戊戌变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4)根据材料四的“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科学与人权并重”可以救治中国,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0.(1)条约:《南京条约》;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割让台湾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辛丑条约》
(3)李鸿章:洋务运动;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
(4)事件:新文化运动;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可知,这就是《南京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可知,割让台湾的条约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 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可知,在改变中国的方式中,李鸿章进行了洋务运动;康有为进行了戊戌变法;孙中山进行辛亥革命。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学——发动了全面攻击”可知,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1.(1)洋务运动
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维新派
作用: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与科学
(5)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第二阶段: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详解】(1)名称:根据图片中的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可得出,这些企业都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地位:根据所学可得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派别:根据材料“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发动了……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及所学可得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作用:根据所学可得出,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指导思想:根据所学可得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功绩: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作答。
(4)旗帜: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
(5)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第一阶段是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如: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第三阶段是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22.(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近代化的探索。
【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科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23.(1)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
(2)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3)孙中山;三民主义。
(4)民主和科学。
(5)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进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3)根据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士崩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4)据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
(5)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4.(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内容: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④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辛亥革命;影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促进中国近代化。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总结斗争失败的教训,改造国民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的改良运动”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次变法运动内容涉及广泛,经济上表现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表现为改革旧的官僚制度、军事上表现为编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表现为创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于人们的思想启蒙和近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时间“(1913年2月8日)”,可知“变乱”指的是辛亥革命。根据材料“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仿照西方建立了共和政体,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次,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华明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辛亥革命还提倡服饰、称谓、历法等社会习俗的变革,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认为以往中国的先觉者们所进行的救国斗争之所以屡屡失败,根源在于......”“要想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可知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国人总结前期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通过思想革新来改造国人的国民性;“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说明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了传统的封建礼教,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此外,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5.(1)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当时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2)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探索精神等、牺牲精神。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后期因闭关锁国和少数民族奴役主体民族的政治特点,造成整体的昏聩和愚昧,经济的落后,综合国力弱,中国军队火器装备情况比起明朝不但没有寸进,军队训练和战略战术就更不用说了,清朝的绿营兵腐败不堪,民主制度的发展也步履维艰,根本无法与法国国民议会、英国议会、美国独立之后的政府状态相比,当时也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师夷长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即先进的生产技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图二是梁启超的语言,反映的是成戌变法的历史,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图三是“孙中山”, 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图四是“陈独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这四个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探索精神等、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