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5: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2022秋·甘肃金昌·八年级期末)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3.(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 1946 年到 1948 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施行(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 D.平均分配土地和粮食
4.(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美国的《密勒氏评论报》曾这样叙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  )
A.目的 B.背景 C.经过 D.影响
5.(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6.(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期末)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 D.解放南京
7.(2022秋·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解放战争题材的系列电影《大决战》不包括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期末)以下史实处于解放战争的某一阶段。这一阶段是
时间 主要参战部队 战役结果
1948.9 ~1948.11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1948.11 1949.1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11 1949.1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最终胜利
9.(2022秋·甘肃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辽沈战役 ③南昌起义 ④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10.(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1.(2022秋·甘肃金昌·八年级期末)我国当代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共“一大”召开 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④蒋家王朝的灭亡 ⑤30万军民惨遭日本侵略者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纪念碑是为纪念已故人物或重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它是无言的历史,是沉默的缅怀。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性参观下列纪念碑,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13.(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电影《平津战役》 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二、填空题
14.(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是 。
三、列举题
15.(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列举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四、简答题
16.(2022秋·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根据所学,回答有关人民解放军战争系列的问题。
(1)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五、综合题
17.(2022秋·甘肃酒泉·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哪一年?“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他创造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人民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四: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1937年7月一1938年10月;战略相持:1938年10月一1945年8月;战略反攻:1945年8月一抗战胜 利(全面反攻)。
(4)在战略防御、相持阶段,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共领导的军队组织了哪些著名战役来打击日军?(列举2例)领导者分别是谁?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尖刀”比喻哪一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战略意义。
18.(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历史节点,内蕴乾坤,聚焦探源,观史知今。请识读下列年代尺,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节点年代尺(部分)
(1)请识读年代尺,将A、B、C、D四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识读节点①和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次合作形成后分别取得了怎样的革命成果。
(3)节点②到③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基本结束这一对峙局面的事件。节点④到⑤期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列举两例)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回顾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有何现实意义?
19.(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年。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20.(2022秋·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进行了艰难探索,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会议篇】
材料一: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
材料二: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召开的是什么会议?此会议的召开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指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的这篇报告是在什么会议上发表的?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这次大会有何历史意义?
【史诗篇】
【诗词一】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词二】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词三】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诗词一描述的战斗情形发生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是谁?由此,中共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5)诗词二中提到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即指巧渡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除此以外,长征中还有哪些具有重大历史事件?请再列举两例。
(6)诗词三是毛泽东在哪次战役之后写下的?为什么说这次战役后“天翻地覆”了?“过大江”前,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分别指?
21.(2022秋·甘肃平凉·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
材料三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图A会议在何时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标志性意义?图B军校建立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起义”发生在何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起义发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图所示事件的结果如何?根据材料三中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发生在什么战役之后?它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到的认识。
22.(2022秋·甘肃天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哪年签订的?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图1是小华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针对此事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3)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历史意义
23.(2022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既有佳话,又有惨剧。阅读材料,探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材料一: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之后,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最终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的标志是什么?
24.(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期末)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后期的两大政党,国共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发展。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发动了哪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抗议日本侵略的声明。1937年9月,哪一事件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 (请各举一例说明)
(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再次破裂,人民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夏,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9年4月,哪次战役最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请谈谈你从近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中得到的启示。
25.(2022秋·甘肃陇南·八年级期末)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了28年,可以用“焕然一新”、“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改天换日”五个词语高度概括。
请回答
(1)看图片,将“焕然一新”、“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改天换日”五个词语与五幅图片对应上。
(2)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请举出一具体事例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力挽狂澜”的涵义。
(5)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26.(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期末)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穷”,被迫夺路回逃。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编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了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认为如何才能把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
(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重庆谈判是1945年,排除A项;《双十协定》的签订是1945年,排除B项;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是194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由简图中“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中原”等信息可知,这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D正确;转战陕北、战略防御、自卫反击、战略决战等都不符合图示信息,故ABC错误。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B项正确;减租减息的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是三民主义中“民生”的内容,排除C项;天平天国运动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和粮食,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结合所学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由此可见,评论叙述的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影响,意在强调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共的土地政策。故D符合题意;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耕者有其田”,排除A;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是抗战胜利后,排除B;材料没有描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经过,排除C。故选择D。
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其中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因此题干中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解放战争时期,C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
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项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国民党主力已经被消灭,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垮台,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决战指的是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大决战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主力决战,即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选项C符合题意;战略防御是全面内战爆发阶段,A排除;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排除;最终胜利指是渡江战役的胜利,D排除。故选C。
9.B
【详解】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进行谈判;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③④①②,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10.A
【详解】根据材料“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可知该战役为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作战行动,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A选项符合题意;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淮海战役,B选项排除;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选项排除;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选项排除。
11.C
【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接着,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等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所以站在南京古城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①③④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纪念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淮海战役的开始时间是1948年,五四运动是1919年。按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物遗迹和当时的照片真实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故D正确;电影、回忆录和历史论著中的描述都会掺杂人的主观意念,不能真实反映当时历史故ABC错误。故选D。
14.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所以空白处应填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16.(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
(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正确的战略战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
【分析】(1)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结果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
(2)
根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
根据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正确的战略战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
17.(1)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的革命道路。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领导者分别是林彪、彭德怀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详解】(1)由“1961年董必武”可知,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1921年。由“南湖,恩铭”可知,“会上逢”是指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说明了中 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略防御、相持阶段,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共领导的军队组织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林彪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尖刀”比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8.(1)A:国民党一大;B:南昌起义;C:全面内战爆发;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取得抗战胜利。
(3)事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大胜利: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次携手,通力合作,这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2)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3)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讲攻和重点进攻,在战略决战阶段,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4)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回顾历史的现实意义在于两党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次携手,通力合作,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1)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意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渡江战役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知,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20.(1)中共一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解决了我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4)毛泽东;井冈山道路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等。(两例即可)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召开的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二“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可知指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可知这是在中共七大上发表的,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次会议也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依据诗词一西江月 井冈山,可知发生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建者是毛泽东,根据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依据诗词二和所学知识,在长征途中,除了巧渡金沙江之外,还有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等著名的历史事件。
(6)依据诗词三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之后写下的,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在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了战略决战,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1.(1)广州;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国民党一大”,可知1924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苏联和共产党的支持下建立了黄埔军校,为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双方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可知材料中的起义是南昌起义,是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中的两位将军分别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发动了西安事变,最终成功实现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从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根据材料“日本深深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可知在政治上,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军事上国共两党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后期逐步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4)结合所学知识,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解放军顺利解放南京,占领了总统府,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
(5)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分别通过两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巨大的革命胜利,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使海峡两岸长期得不到统一,这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的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统一事业。
22.(1)《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等。
(3)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或者标志着22年的南京国民政权的垮台。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图1中“遇难者300000”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所以图1纪念馆是为南京大屠杀而修建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警示人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等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成功横渡长江,迅速占领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所以图2中欢庆场面与渡江战役有关;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或者标志着22年的南京国民政权的垮台)。
23.(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国民革命;革命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的胜利。
(4)重庆谈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详解】(1)根据材料一“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因此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名称是革命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政变”;。此“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西安事变;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之后,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最终取得的成果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因此“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重庆谈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4.(1)会议:国民党一大。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北伐胜利进军。
(2)起义:南昌起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3)事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役:渡江战役。
(5)团结就是力量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历史成就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还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胜利进军。
(2)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土地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建立政权。
(3)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逼武汉,威胁南京,其它解放军也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5)解答本题可以从国共两党的合与分的角度分析其利与弊、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利益以及展望未来两党的第三次合作的可能等,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团结就是力量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
25.(1)图一:力挽狂澜;图二:焕然一新;图三:改天换日;图四:星火燎原;图五:中流砥柱
(2)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任答一个)
(3)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等(任答一个)
(4)涵义: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5)自拟题目,图片之间联系,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指引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最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详解】(1)图一:根据材料“图一 生死攸关转折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图一是力挽狂澜;图二:根据材料“图二 中共“一大”会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图二是焕然一新;图三:根据材料“图三 占领总统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1日到23日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故图三是改天换日;图四:根据材料“图四井冈山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大批农村根据地相继建立,星星之火开始了燎原之势。故图四是星火燎原;图五:根据材料“图五抗日敌后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组织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的信心。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图五是中流砥柱。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要事例有:1924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随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力挽狂澜”的涵义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5)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解放南京、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时期的敌后战场,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自拟题目,注意图片之间联系,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注意史实正确,表述完整即可。如:标题: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论述: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指引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最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1)斗争矛头:帝国主义。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校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等。(答出一点即可)
(2)方式;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或组织全国人民抗战)。决定性因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组织全民族共同抗日。
(3)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人民群众蕴含伟大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都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西摩尔联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同清军一起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所以“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列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可知日本敢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数万万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抵抗,日本必灭亡。由此得出: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或组织全国人民抗战)是打败日本的关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可知,决定性因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组织全民族共同抗日。
(3)依据材料三“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1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 .在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可知,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全面侵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来侵略。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所以人民群众蕴含伟大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