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2.3 快与慢
作业提升
课堂小结
逐点
导讲练
课时流程
课时讲解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
2
学习目标
课时导入
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呢?
课时新授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情景一、甲乙丙三位同学想要知道谁跑的快,在10秒内,甲同学跑了50.89米,乙同学跑了50.33米,丙同学跑了50米,请问哪个同学跑得最快?你是怎样比较哪个同学跑得最快的?
比较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课时新授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情景二、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场上,甲同学用时17.5秒,乙同学用时20秒,丙同学用时20.13秒,请问哪个同学跑得最快?你是怎样比较哪个同学跑得最快的?
比较方法: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课时新授
(1) 相同时间比路程: 时间相同, 路程越长, 物体运动越_______;
(2)相同路程比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_______。
快
快
课时新授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情景三、甲乙丙三位同学跑步,甲同学10秒跑了50米,乙同学12秒跑了36米,丙同学20秒跑了80米。
时间和路程都不同时,该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
课时新授
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当n个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应控制其中n-1个因素相同,研究某一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即将多个因素转化为单一因素,再对其进行研究。
课时新授
从身边的问题出发:
情景三、甲乙丙三位同学跑步,甲同学10秒跑了50米,乙同学12秒跑了36米,丙同学20秒跑了80米。
课时新授
速度
1、概念: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3、公式:v=
4、单位:米每秒 m/s 或m.s-1
5、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或km.h-1
变形公式:求路程s=vt
求时间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1m/s=3.6km/h
1km/h=m/s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变形公式:求路程s=vt
求时间t=
课堂小练
若你的同学跑100m用了20秒,而你用25秒跑了165m,你和你同学谁跑的快呢?
课堂小练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离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速度约为340m/s
距离你1km
分析:已知v=340m/s s=1km,求时间。
解:s=1km=1000m
由v=
t==
答:需要约2.94s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课堂小练
与速度有关练习题解题步骤:
1、分析已知和问题,确定所用公式。
2、解:进行单位换算
由v===结果
答:
由v=
所用公式并代入数据得出结果
课堂小练
周末,小科去他爸爸工作的摩天大楼玩。
(1)摩天大楼装有运行速度为8 m/s 的高速电梯,从大楼一楼乘电梯到达顶楼,用时约40 s,该摩天大楼高约多少
(2)小科从一楼步行到3 楼,用时约10 s。已知爬每层楼小科需要走5 m, 小科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预习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课后作业
作业1
作业2
课时新授
根据路径分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速度划分
课时新授
1.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______ 。
2. 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速度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保持不变
相等
是“任何一段相等时间”而不是“某几个相等时间”。
变化
课时新授
(3) 描述: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即v 平=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假如做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中途休息,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将休息时间算在总时间内。
课时新授
注意
1. 提到“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否则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2.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代入计算,至于这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细节不需要考虑。
课时新授
在龟兔赛跑中,兔子先跑了5min,跑了35m,然后在大树下休息了2min,后又跑了10min。从起点到终点的总路程为170m。问:前7min兔子的平均速度和兔子在整个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课时新授
思想方法
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清晰等特点,能使物理问题简化明了。
如图3所示,以时间为横坐标、路程为纵坐标,把对应的时间和所通过的路程描到图像上,连接起来得到一条直线。
课时新授
t/s 1 2 3 4 5
s/m 10 20 30 40 50
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特点:
(1)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 图像上任何两个点之间的“ 路 程之差”与“时间之差”的比值是定值——速度。
v-t图像
课堂小练
1、如表是记录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有关数据。根据表中数据 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4 8 12 16
不能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判定
每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课堂小练
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 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小球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D
课堂小练
辨别匀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方法
课堂小练
3、观察图6 所示图像,回答问题。
(1)回答各图像表示的物体运动特征:
①图甲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止
物体的位置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课堂小练
③图丙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图丁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一种运动形式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
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速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做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乙、丙
课堂小练
4、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 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9 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经过4 s,甲、乙相距8 m
C
课堂小练
s - t 图像和v -t 图像表示的物体运动特征
(1)s- t 图像 (2)v-t 图像
课堂小练
5、某大桥全长6 800 m,有一列车长200 m,以72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
(1)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时间;
(3)列车上的司机经过大桥所用时间。
课堂小练
解:大桥全长s 桥=6 800 m,列车长s 车=200 m,
v=72 km/h=20 m/s。
(1)由v=
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1= = ==350 s。
课堂小练
(2)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时间:
t2= = ==330 s。
(3)列车上的司机经过大桥所用时间:
t3 ====340 s。
答:
课堂小练
6、甲、乙两地相距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课堂小练
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 =100 km/h。
(2)v2=144 km/h=40 m/s,
火车过桥时,由s1+s2=v2t2得,
s1=v2t2-s2=40 m/s×25 s-400 m=600 m,
即火车的长度为600 m。
课堂小练
火车过桥或隧道时“路程”的确定
1. 理解“过”字,确定过桥路程
如图10所示,“过”是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s=s桥+s车。
课堂小练
2.理解“完全在”,确定车完全在桥上经过的路程
如图11所示, “完全在”是指整个车都在桥上:s=s桥-s车。
3.车上的人经过桥时,车走的路程
如图12所示,人相当于一个点:s=s桥。
课堂小练
7、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 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 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10 km/h 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小数点后保留2 位有效数字)
(1)小明5 min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1)小明5 min 通过的路程:
s=v 明t 明=5 km/h×h≈ 0.42 km。
课堂小练
(2)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由题意知,v 父t=v 明t 明+v 明t,
即10 km/h×t=5 km/h×h+5 km/h×t,
解得t= h=5 min。
课堂小练
(3)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
课堂小练
(3)由题意知,v 父t′+v 明t′=v 明t 明,即
10 km/h×t′+5 km/h×t′=5 km/h×h,解得t′=h,
这段时间内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父=v父t′=10 km/h×h= 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s′=s总-s父=2 km- km ≈ 1.72 km。
课堂小练
“ 画图示,标行程,找等量”三步解答行程问题
1. 小明父亲追上小明
一步画图示: 如图13所示。
二步标行程:分别标出小明和其父亲通过的路程,如图13。
课堂小练
三步找等量:小明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和其父亲从家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等量;其父亲通过的路程与小明两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之和为等量。
课堂小练
2. 小明回来与父亲相遇
一步画图示:如图14所示。
二步标行程:分别标出小明和其父亲通过的路程,如图14。
课堂小练
三步找等量:小明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和其父亲从家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等量;小明5 min通过的路程与其父亲通过的路程和小明回来通过的路程之和为等量。
课堂小结
快与慢
大小或方向改变
速度
变速运动
路程
大小和方
向不变
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
快与慢
1. 运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
(1)公式中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
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
(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
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教材123一次作业,45一次作业
补充: 请完成练习册对应习题
课后作业
作业1
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