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一枚邮票 玫瑰花 玫红
B.三峡 狭窄 侠客
C.屏幕 坟墓 日幕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和平(hé) 着火(zháo) 应该(yīng)
B.和牌(hú) 着装(zhuó) 应答(yìng)
C.和稀泥(huò) 坐着(zhē) 回应(yīng)
3.《乡愁》的写作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物发展顺序
4.我们应该采用( )的语气阅读《乡愁》。( )
A.质问、含蓄 B.舒缓、深沉 C.高昂、兴奋 D.忧郁、沉痛
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乡愁》一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及祖国的思想感情。
B.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C.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内心思念亲人、眷念故土的深切情怀。
D.诗中所表达的乡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情感。
6.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D.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7.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读余光中《乡愁》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9.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10.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1.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13.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日幕——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坐着(zhē)——zhe;回应(yīng)—— yìng。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结合“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些词语可知,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
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题和朗读语气的能力。根据题目“乡愁”和诗歌的主题思想,朗读时语气应该舒缓、深沉;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D.“诗中所表达的乡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情感”表述有误,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故诗中的乡愁是抽象的;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本句强调的是母子空间的阻隔,表达了母子再也不能相见的死别之痛。应标注为: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故选C。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这首诗结构明了,是以时间为序,感情为线索,分别写了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最后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表达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诗中表现的对母亲、妻子的“小”爱熔铸在对祖国的“大”爱之中。所以A项表述最为正确。
故选A。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B.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活动”;
C.“连胜三局”表意不明,可以在“连胜三局”之前加上“阿尔法狗”,“再次”不合逻辑,句中没有“第一次”;
D.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故选A。
9.A
10.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11.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来。
12.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13.不是。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乡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的同时,更体现了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据此,A项中“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全诗共四节,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据此理解概括即可。
1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可以看出,诗文是以时间为序的。据此理解作答。
1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小小的邮票-长大后的窄窄的船票-后来的矮矮的坟墓-现在的浅浅的海峡。作者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用给人以细小而轻微的形容词,形象地将乡愁寄托在具体的意象当中,更反衬出作者的乡愁之浓烈;同时“叠词”的使用,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据此理解作答。
1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本题可依据诗文第四节理解分析作答。《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据此可以说,作者由个人乡关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