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6: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辛勤 柯岩(kē) 哄鸣
B.伐木(fá) 冓火 森林(shēn) 谷穗
C.辽阔(kuò) 征途 足迹(jì) 松涛
D.宿营(shù) 汗滴 海防(fánɡ) 呼换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谷 汉滴 松涛 辛勤
B.亲切 森林 笑语 世界
C.深情 需要 太阳 外宾
D.革命 会议 居住 海浪
3.下面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
D.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表示声音的急促)
4.本诗有着    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用    的语调和    的语速。下列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感 激昂 急促 B.悲伤 低沉 缓慢
C.怀念 激动 舒缓 D.痛苦 悲痛 急促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本名 _____,_____族人。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柯岩和 _____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后者是《回延安》一文的作者,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_____》,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三、综合性学习
6.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四、诗歌鉴赏
7.阅读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1)阅读全诗,说说本诗的写作思路。
(2)全诗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说说这些意象的具体内涵。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第一节诗里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5)第八节的“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中的“这里”究竟是哪里?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6)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 )
A.表现周总理生前没有一刻停息。
B.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视察祖国的山山水水。
C.加强语气,反映人民想念总理太切,四处寻找总理的足迹。
D.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哄鸣——轰;
B.冓火——篝火;森林(shēn)——sēn;
D.宿营(shù)——sù;呼换——呼唤;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汉滴——汗滴(呈水珠状的汗水)。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D.理解有误。此处用破折号表示对上文“在一起”的延续和回音,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而非“表示声音的急促”;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而创作的,所以饱含着沉痛悲伤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故选B。
5. 冯恺 满 贺敬之 白毛女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柯岩,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4年冬至1945年5月,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等作曲,创作出了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被公认为是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贺敬之与柯岩,两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患难与共、成绩卓越的模范夫妻,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
6.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详解】这是一道考查言外之意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把自己引入具体情境中,切身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领悟话中意思。美国记者的话,显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也就是中国连派克钢笔都生产不出来。周总理的话显然也是针锋相对的,这支笔的来历,也是美国曾经败于中国的证据,有力回击了美国记者。
7.(1)首先询问周总理你在哪里,然后呼唤寻找,最后回答。
(2)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是雄壮的事物,将这些事物人格化,向其发问,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许多动人场面,他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拟人;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4)强调爱戴之情。
(5)祖国大地,人民心里。
(6)D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构思的赏析。
首尾两小节:询问——回答,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第二部分采用呼唤——寻找的形式,表现出周总理的伟大精神;
所以本诗的构思是: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由“我们对着高山喊”“山谷回音:‘……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可知,“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总理革命一生、不停息的忙碌。
由“我们对着大地喊”“大地轰鸣:‘……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可知,“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总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由“我们对着森林喊”“松涛阵阵:‘……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可知,“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总理对工业的关心。
由“我们对着大海喊”“海浪声声:‘……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可知,“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总理对国防事业的关心。
由以上分析可知,诗人设置了高山、大地、森林、大海这几个形象来写总理的。这些事物高大宏伟,构成了自然界最伟大的景象,衬托了周总理伟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精神;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许多动人场面,他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山谷”“松涛”“海浪”“广场”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回音”“阵阵”“声声”“回音”烘托出周总理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山谷”“松涛”“海浪”“广场”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我们”就是“你的人民”,在“我们想念你”后,又说“你的人民想念你”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反复倾诉的怀念之情;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爱戴之情。
(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由“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可知,他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是为祖国人民服务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说明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活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是诗中天地万物发出的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多次重复,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