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5: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相处和睦。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所学校上学。大家想不想跟随老师到一所边疆的小学去参观一下?
作者简介
吴然,云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儿童文学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有《歌溪》《凉山的风》《珍珠雨》等。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学习目标
坪坝

汉族
hàn
鲜艳
yàn
打扮
bàn
飘扬
yáng
朗读

凤尾竹
fèng
摔跤
shuāi jiāo
洁白
jié

hǎo(好像)
hào(好奇)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
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
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
.
多音字
指粗大而结实。
【鲜艳】
【打扮】
【绚丽多彩】
【好奇】
【招引】
【粗壮】
【枝干】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鲜明而美丽。
吸引。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理解词语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用句子中加点的字仿写句子。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
·
·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从_________,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飞快地跑进教室。
操场上
图书室里
大树下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团结的乡村小学,是一所各民族小学生汇集在一起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学校呢?
这一段有四句话,写出了这所小学的特点: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这是一座团结的学校,这里的生活幸福美好。
第一段有几句话,写出了小学的什么特点?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小动物的出现更突出了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也从侧面说明了在这所小学上课的学生们上课专注、朗读的声音好听。
不同民族的小朋友,穿着不同的衣服,在这里相聚,共同学习,你看他们学得多么认真,玩得多么开心啊!还有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
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美”
“特别美”
景色美:通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体会景色美
衣着美:同学们用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行为美:通过“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一句,体会同学们对动物的友好,对老师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声美: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体会同学们朗读声的动听
作者为什么会为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呢?
美丽
团结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我们闭上眼睛,钟声依然回荡在耳畔,凤尾竹的影子还在眼前摇晃。
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照应题目,抒发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的学生上学、到校、上课学习和下课游戏的情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学校环境——美丽
学校氛围——快乐
自豪、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