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7: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3.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用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语言运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文章中的自此。
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提问的好习惯,
审美创造:把勤学好问这种思想贯穿到生活中去。
环节一:情景导入,走进作者。
课前导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爱问,敢问,方得更多知识。大学问家都是从不耻下问、敢于质疑中锻炼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不懂就要问》,看看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吧!
课前导入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课前导入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课前导入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课前导入
环节二:识记生字,认读词语。
新知讲解
生字闯关
糊 楚 诵 炼
例 段 呆 厉 圈
新知讲解
背诵 照例 圈定 一段
练习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词语认读
新知讲解

bèi
bēi
背诵 脊背
背着 背包

quān
圆圈 一圈
juàn
圈养 羊圈
juān
把鸡圈起来
积累多音
新知讲解
词语对对碰
新知讲解
霎时—— 详细—— 流利——
糊里糊涂—— 鸦雀无声——
详细—— 糊里糊涂——
认真—— 鸦雀无声——
刹那
详尽
迷迷糊糊
万籁俱寂
粗略
清清楚楚
马虎
人声鼎沸
流畅
近义词
反义词
交流讨论: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āi(挨着)
ái(挨打)

巧记:妹妹挨(ái)打了,她很委屈,跑过来挨(āi)着我坐下。
.
.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巧记多音
新知讲解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环节三: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
孙中山
私塾先生
孙中山的同学
新知讲解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私塾”是什么地方呢?
新知讲解
私塾
我国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一般规模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新知讲解
“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
新知讲解
仔细读2~9自然段:
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新知讲解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孙中山
新知讲解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新知讲解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
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新知讲解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说说你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4、6两个段落,说说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私塾先生
新知讲解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反衬出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新知讲解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新知讲解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新知讲解
写法总结
这篇课文末尾主要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意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新知讲解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写法点拨: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意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写法巧借鉴
新知讲解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方法,你能运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写文章吗?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三条活蹦乱跳的鲇(nián)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
……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样怨愤,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运用实例:
新知讲解
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
随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举例( lì liè)
项圈( quān juàn )
背诵( bēi bèi )



随堂练习
2. 词语扩展。
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叽叽喳喳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
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随堂练习
点点头 摇摇头 伸伸腰 踢踢腿 弯弯腰 招招手
AAB式:摆摆手
表示时间短:霎时
顷刻 转眼 片刻 刹那间 一眨眼 一瞬间
随堂练习
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 《荀子》
解读: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
解读: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
随堂练习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尚书》
解读: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
(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 《论衡》
解读:不学习不会有所成,不提问不会有所得。
随堂练习
课外阅读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蜣(qiāng)螂(láng)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蜣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 ”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蜣螂把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随堂练习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堂小结
只背书,不讲解。
伟人年少志远大善于提问传佳话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讲,学生听
不懂就问,挨打也值得
板书设计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