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里的音乐世界——顺序结构的使用》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程序里的音乐世界——顺序结构的使用》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9-07 17: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里的音乐世界——顺序结构的使用》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硬件设施的限制,无法为学生呈现生动而完美
的音乐课堂,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导致音乐课堂过分单一、枯燥,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自然而然也就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本课例借助信息技术课中的编程技术进行歌曲的创编,在音乐的熏陶中享受编程创作的乐趣,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让音乐的教与学变得鲜活而形象,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课堂”背景下探索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新型教学课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给学生创作更好的音乐歌曲创作体验,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
设计中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本课例将信息技术月音乐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利用程序中的顺序结构实现音乐课中的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改编的B 段旋律。其中顺序结构的知识点依托广东科技出版社中山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趣的图形化编程》,《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人音版第十册第3 课的演唱歌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音乐课中学习了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并进行了旋律的改编。学生通过本课例的学习,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形成计算思维,掌握程序中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充满无限的想象力,
学习音乐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此外,他们对于图形化编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对音乐的创编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知识基础】
1.通过对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源码编辑器的界面,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
2.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知道简谱中的自然音阶1 2 3 4 5 6 7对应的钢琴琴键,会看简谱中的节拍,能够根据音乐的改编规律改编歌曲。
基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仍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施上,
注重在老师的引导下,将问题一个个分解,帮助学生分析程序的运行过程,理解对应的指令,在源码编辑器中用编程实现音乐创编的过程,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等信息技术学核心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声音模块指令“播放音符( )( )拍”的使用方法;
2.掌握声音模块指令“等待( )拍”的使用方法;
3.掌握程序结构中的顺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尝试对应的编程实现,完成简单的音乐创编设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学习意识,建立程序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简单的音乐创编,提高音乐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音乐的熏陶中享受编程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等信息技术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使用声音模块中的“播放音符( )( )拍”积木指令将简谱中的音符用程
序实现。
(二)教学难点
利用程序实现简单的音乐作品创编。
六、教法
讲授法、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七、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八、教学准备
学生根据改编规律改编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B段、登录编程猫未来教室。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1.教师组织学生跟唱在上一课时中音乐老师改编的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A段的旋律。 2.图片形式展示学生改编的B段歌曲。 学生跟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改编版歌曲A段。 对比、观察同学改编的B段歌曲。 通过歌曲导入,创设轻松愉悦的氛 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学习欲望。
任务驱动 设疑,引出课题:你们想知道 改编的音乐在电脑上播放效果怎么样吗? 教师以音乐课上改编的歌曲A 段的前2小节音符016| 10 | 为例,依次展开教学: 1.创作准备,分析简谱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前2 小节音符对应的琴键和节拍,让学生明白将音符在程序中实现,其实就是将一个个音符按顺序编写对应程序脚本。 任务一:将B段音乐前2小节 音符的琴键和节拍填写在导学单中。 2.设置休止符 讲解如何将音乐简谱中的休 聆听,与老师互动。 回顾音符的基本知识,分析简谱,自主完成任务一。 学习如何在程序脚本中找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程序分析中形成有序思考的能力,为编写程序做准备。 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程序设计的方法
止符对应编写到声音模块指令“等待( )拍”中。 3.音符对应的琴键(重点) 讲解程序中的虚拟钢琴 如何区分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 教师示范如何将音乐简 谱中的琴键对应编写到声音模块 指令“播放音符( )( )拍”中。(3)邀请学生上台操作示范。 任务二:将B段音乐前2小节音符对应的琴键用程序实现。 重点突破:提供导学案,为学困生提供了学习支撑,学生借助导学案中的简谱对应表的提示完成课堂任务。 4.音符对应的节拍 教师提问音符中的节拍数,引 导学生讲解如何将音乐简谱中的 节拍对应编写到声音模块指令“播放音符( )( )拍”中。 任务三:将B段音乐前2小节音符对应的节拍用程序实现。 5.歌曲创作 让学生继续编写实现B段歌 曲其余音符的程序。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修改歌曲旋律和程序脚本,不断尝试新的歌曲体验。(歌曲创作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与音乐老 音符对应的琴键,然后自主编写脚本,完成任务二。 自主探究如何在程序脚本中找到音符对应的节拍、如何设置休止符,然后自主编写脚本,完成任务三。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B 段歌曲其余音符的程序编写。 和过程,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加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音乐的熏陶中享受编程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字化学习与
师时刻关注学生编写程序的过程,适时会出指导意见。) 创新能力。
歌曲欣赏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 示,共同欣赏改编的歌曲在程序中实现的音乐。 欣赏利用程序实现的音乐歌曲。 让学生在分享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多元评价 1.教师评价 就程序设计和歌曲创编两个 方面,选取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2.学生自评 下发利用问卷星设计的《课堂自我评价》问卷调查,学生从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四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 3.生生互评 引导学生在点猫编程平台中 的打开同班同学的作品进行互评。 聆听老师的评价。 如实填写《自我评价》问卷调查。 在点猫编程平台查看同班同学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己。 通过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自我认识,更加全面认识自己。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结升华 知识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拓展升华 讲解电子音乐的应用,并播放 一段关于机器人音乐会的新闻视频,鼓励学生享受作品创作的过程,用技术玩转音乐,只要心怀梦想,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 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强化知识。 认真听讲,观看新闻视频。 强化知识,加深对顺序结构的理解,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