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7 20: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古罗马历史沿革
罗马城邦
(前1000年)
罗马共和国
(前509年)
称霸地中海
(前2世纪)
罗马帝国
(前27年)
帝国分裂
(4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476年灭亡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的史实,了解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客观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并正确评价。
2.史料实证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3.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分析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立足家国情怀吸取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启示。
【自主学习】
1、拜占庭帝国的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渊源
2、《罗马民法大全》由哪几部分构成?每部法律的特点是什么?
、 3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4、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5.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6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与原因?
7.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启示?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1)时间:
(2)都城:
395——1453年
拜占庭(后改为君士坦丁堡)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1)时间:
(2)都城:
395——1453年
拜占庭(后改为君士坦丁堡)
(3)社会状况: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3)社会状况: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1)时间:
(2)都城:
395——1453年
拜占庭(后改为君士坦丁堡)
(3)社会状况: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根据材料1、2 分析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
材料1: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材料2: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拜占庭出口物资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农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帝国的财富,增强了国力。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
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材料3: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享有种种优势。首先,东罗马的皇帝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开源节流,对都城的攻防体系进行加固;其次,这里城市更多、工业更发达、贸易更繁荣、自由农更多……东罗马拥有更丰富的兵源,其财政收入和税收也足够支持军队发展……——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3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1.攻防体系更坚固
2.经济基础更扎实
3.军事力量更强大
2、《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4:“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根据材料分析制定《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人物简介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 。
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权利,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撰委员会。
法典构成
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罗 马 民 法 大 全 法律文献
① 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②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
③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
④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论从史出
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四: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五:法国是接受罗马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学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学。这部法典经过修改,至今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而且成为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典的基础。
材料六:德国历届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德国大学普遍设置罗马法教程,广输人才学习罗马法。精通罗马法的人才在具体的行政机构中任职。罗马法在德国司法中得以确认。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西 班 牙
小 亚 细 亚








叙利亚
巴勒斯坦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拜 占 庭 帝 国






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奥斯曼帝国疆域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
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庭帝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小组合作二:阅读教材,归纳拜占庭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衰亡的?
面对外族的不断入侵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地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11世纪起,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灭亡标志)
面对外族的不断入侵所采取措施:
对内:确立了一种军事封建制度。
对外:求助西欧封建主军事援助。
中考链接: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B、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C、14世纪初,它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进攻
D、它于1368年灭亡
D
395
罗马帝国分裂
527
7世纪
“黄金时期”
9世纪
14世纪初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1453
11世纪
外族入侵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根据时间提示,完成拜占庭帝国时间轴。
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希腊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
灭亡
565
十字军东征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与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材料一:长期的战乱使农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耕地荒芜,经济凋敝。
材料二:帝国实行以军区代替行省的军政合一体制,导致后期,地方军事贵族坐大,不服从中央的统治,内乱加剧。
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其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
---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
材料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这种封闭保守使之无视甚至不屑西方文明新因素。
——《全球通史》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的原因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希腊石柱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观察图片,想一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1.特点
兼收并蓄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四、拜占庭帝国的文化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②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①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分析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承上启下
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B.800年,查理称帝。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C.日本大化改新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D.中世纪晚期,西欧出现租地农民和手工工场等生产经营方式
实战演练
2、“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①奥斯曼帝国灭掉了拜占庭帝国 ②拜占庭帝国诞生于罗马帝国
③拜占庭帝国无视兴起的文明新因素 ④封闭保守导致落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实战演练
3、《查士丁尼法典》里规定,父亲不能处死他的儿女,奴隶主也不能处死他的奴隶。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律( )
A.适用对象更广泛 B.否认奴隶制的存在
C.更加合理和人道 D.富有理想主义色彩
实战演练
4、“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 )
A.宣扬君主专制 B.重视法律手段
C.热衷对外战争 D.鄙薄科学技术
实战演练
6、拜占庭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的时代,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材料反映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守旧保守 D.野蛮落后